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癡情育種 無悔人生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3日 0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吉林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者李林岩

  寒假中的吉林農大校園稍顯寂靜,少了幾分課堂的喧囂。走在鋪著薄雪的校園甬路上,更平添了幾分恬淡。但當記者來到位於賈恩吉副教授的辦公室時,心頭還是為之一顫老式的辦公桌椅、散落一地的玉米種,今年46歲卻略顯老態的賈恩吉,正在電腦前指導研究生填寫玉米新品種審定申請書。

  “咱們科研人員的辦公環境可夠艱苦的啊!”2月17日下午2點,第一感受讓記者無法淡定了。

  聽到記者的感嘆,賈恩吉老師連忙起身向記者打招呼:“最近正在篩選從海南帶回來的玉米種子,辦公室亂了點,可別見笑。一會兒領你到樓下新建的幾個實驗室去轉轉,准保讓你大開眼界。學校近幾年發展變化很大,科研條件大為改善。要是陳學求老師還健在,不知道他有多高興呢!”

  陳學求是吉林農業大學教授,作物遺傳育種專家。為了縮短育種年限,滿足農業用種需要,陳學求提出“北種南育”的建議,並於1971年在海南建立了南繁育種基地,培育出多個高粱和玉米新品種,在我國農業生産中得到推廣應用。2004年,陳學求因患肝病倒在了南繁育種基地,但他的弟子們仍傳承著他的科研理念,繼續著他未竟的育種事業。

  “1986年,我本科畢業後留在了吉林農大,就是留在陳老師課題組,跟著他一起搞育種研究。1994年,我考上了陳老師的研究生,開始踏上南繁育種之路。從南繁育種基地建立,到陳老師病倒的34年中,陳老師有31個春節是在南繁基地過的。當時條件艱苦,科研經費也少,但陳老師從來不曾抱怨。 2003年10月,陳老師已經出現明顯肝腹水症狀,但他不顧勸阻,仍堅持前往南繁基地。陳老師跟我們説,他的時間不多了,只要能動,就得去。”回憶起與陳學求老師在一起的點滴過往,賈恩吉無限感慨。

  一心撲在事業上的陳學求,很少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卻非常關心其他同事的健康。海南天氣熱,育種基地科研勞動強度大,特別是在大田授粉期間,研究人員每天要在地裏忙活八九個小時,身體經常透支。有一段時間,賈恩吉感覺身上沒勁,有些吃不消,陳學求建議他在家休養一年,並催他馬上去醫院檢查身體。檢查結果並不樂觀,賈恩吉患上了尿毒症。就在陳學求去世不久,賈恩吉在全校師生的捐助下,做了換腎手術。

  身體逐漸恢復後,賈恩吉馬上又投入到了育種科研工作中。最近3年,他都是在南繁基地過的春節。今年大年初三,他剛從海南回來。受陳學求老師影響,育種研究成了他無法割捨的“情結”。

  “作物不分大小,只要在這方面幹出名堂,就會得到社會的尊重。”陳學求老師當年勉勵弟子的話,如今也成了賈恩吉時常鼓勵自己學生的一句話。

  “感覺農大老師跟其他學校老師不一樣的一點,就是跟農民比較接近,特別質樸、踏實。雖然我入學後,陳老就已經辭世了,但從很多老師身上,仍能依稀看到陳學求老師無悔付出、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農學專業在讀研究生關世超從電腦前回過身,不無自豪地對記者説。從他的眼神裏,記者同樣感受到了一種執著與堅毅。

熱詞:

  • 陳學求
  • 賈恩吉
  • 育種研究
  • 1986年
  • 陳老師
  • 南繁
  • 繁育
  • 情結
  • 研究生
  • 吉林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