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杜甫曾下江南尋找弟弟可能真的到過良渚哦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3日 06: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周先生問錢報

  上週末,百科全問刊登了《“杜甫村”真的和杜甫有關嗎》一文,對“杜甫村”村名的來歷、傳聞進行了報道,我想問下杜甫村裏的古跡有沒有保護起來呢?不管是不是和杜甫有關,畢竟歷史悠久,萬一破壞掉多可惜啊。

  錢報答讀者

  刊發于2月17日A1-6版的《“杜甫村”真的和杜甫有關嗎》引發了讀者熱議,這兩天有不少讀者來電、來信跟我們講述“杜甫村”的故事。

  余杭讀者葉天法去年因為要寫良渚歷史文化調查和研究,特意去杜甫村進行過一番了解。杜甫村裏有不少人家姓費,費姓從杜甫村誕生起就在了,這個從費姓歷代長輩的族譜可以證明。而這個和杜甫村名字有關的故事,正是費姓人家代代流傳下來的

  在唐代,詩人杜甫南巡期間,曾經到過現在的杜甫村待了10天,就投宿在費姓家裏。當時,杜甫村叫“郎家裏”,共有26戶鄉民,其中郎姓多一些,費姓少一些,但費姓是當地官吏,郎姓則是當地的富豪。杜甫住在費姓家裏,和百姓官吏談論生活,講國家富強的道理,建議百姓在當地進行河道疏通、築堤防洪、建立糧倉,這樣才能過上好日子,並建議在現在的杜甫橋處建一座橋梁。

  誰知後來爆發戰爭,村子被破壞,百姓都散了。費姓官吏帶著四個兒子逃難到了江蘇吳江,但他一直惦記著自己的故鄉。戰爭結束後,費姓官吏已經去世了,四個兒子中的老大和老二選擇回到故鄉,多年後,郎家裏的費姓已經發展到了36戶,他們挖井、開塘、治理河水、發展貿易往來,百姓漸漸富裕起來,開始建造一座南北跨向的石橋,為了紀念杜甫,故取名為杜甫橋,後來還建造了杜甫廟,郎家裏也改名成杜甫村。

  而據杜甫廟前大殿廟房上方的匾額記載,建廟時間是南宋公元1217年,這塊匾額在1952年與廟內的菩薩一起被毀了。葉天法説,杜甫廟原來有前後兩個大殿,每殿有五間。廟前有5人合抱的古香樟樹,1975年的時候被砍掉了,送到了良渚造船廠做木船原料。杜甫廟在1952年改成杜甫小學一直到2004年被拆除,現在此地有幾戶農戶建房居住。

  另外,記者也收到了原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副研究員張志明老先生的來信,他説,1986年和1991年他曾經兩次參與過“杜甫村”的科研報告,當時目的是為了開發余杭文化旅遊資源。

  當時考證出來,杜甫確實有可能是到過良渚的,從時間上推算,他應該是在40多歲時,為尋其弟杜豐第二次南下吳越,到過“杜甫村”,當時他的五弟杜豐由於“安史之亂”失散到江南,他在《第五弟豐獨在江南近三四載寂無消息,覓使寄此二首》中,反映了他親自南下尋弟的心情:“聞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明年下春水,東盡白雲求”。

  張志明説,當時的杜甫廟中塑有杜甫像,村民稱它“杜二明王”,也稱“杜二門王”,因為杜甫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二。

  至於杜甫村中古跡的保護問題,良渚街道文體中心主任胡偉全告訴記者,目前杜甫橋已經被列入了余杭區“不可移動文物的修繕和保護”計劃當中,今年或者明年應該會啟動修繕工程,不會去破壞它的,不管是不是和杜甫有關,這座橋也是一座古橋,是文物,會好好保護。

  本報記者 朱楊健

  作者:朱楊健

熱詞:

  • 杜甫村
  • 良渚
  • 1975年
  • 1986年
  • 費姓
  • 杜甫廟
  • 安史之亂
  • 杜甫橋
  • 張志明
  • 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