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發現力與美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3日 0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郭米克的長篇報告文學《力與美的星群》(黃河出版社),描寫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60年來的成長歷程,寫軍人也寫藝術家,是文藝題材又似軍事題材;從主題處理上理應歸於主旋律作品,但如果主旋律按照約定俗成的理解,那又顯然不足以涵蓋這部書的可圈可點之處。

  “戰雜”(戰士雜技團簡稱)60年來奪得世界和中國最高金獎33次,其中3次榮獲有世界雜技“奧斯卡”獎之稱的摩納哥“金小丑”獎。但作者並沒有圍繞這些獎項唱讚歌,而是緊緊圍繞那些獲獎的人寫人物,寫命運。從解放之初率“王家班”入伍的老藝人王俊武,到今天的美女團長李亞萍;從修成“女魔王”的大戶人家姑娘盧慧萍,到4歲當兵、伴著《鑽桶》節目長大的唐彬彬……作者更像一位充滿好奇心的探訪者,善意地進入別人的生活,也希望讀者更多了解“台下的他們”那一如常人的艱辛與奮鬥。

  譬如8歲的“柔術轉毯”小演員“小米粒”(孫佳音),她的前途曾不被看好。在終於獲得赴巴黎參加大賽時卻高燒不退,直到被抱進“孫佳音小姐化粧室”仍然迷迷糊糊。但當燈光閃亮,音樂響起,她竟以奇跡般的完美震驚全場,最終摘得大賽金獎。像這樣的傳奇性故事,一般新聞媒體往往會聚焦在“為國爭光”的瞬間,但本書卻真實地寫出“小米粒”想跟別人一樣有美麗前途的樸素願望。讓讀者看到,牽動人心的永遠是命運,而命運又往往萌生在“生存的希望”之中。

  一個僅僅8歲就懂得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小演員是這樣,一個時時感受到生存危機的藝術團體也是如此。120年後,在寧根福團長的帶領下,“戰雜”創作排演出享譽世界的大型四幕雜技劇《天鵝湖》,也是挑戰與應戰的産物。無論對後人來説多麼像傳奇的事件,對當事人來説只是生活。在作者筆下,“戰雜”是一支要時時證明自己存在價值、腳踏實地的演出團體。

  生活,這個樸素的詞,是一切成就的最堅實基礎,它要求人們無論做什麼都要目的純粹,腳踏實地,來不得半點欺騙和虛浮。

  “戰雜”改編排演《天鵝湖》之初,人們也曾經擔心是否會把這顆芭蕾舞王冠上的明珠變成不倫不類的雜耍。毋庸諱言,文化創意在當今中國已成時尚,但有些人卻把它與文化産業畫等號,目的似乎只是為了掙錢。但“戰雜”的創新衝動既來自“生存的希望”,更來自對藝術的虔誠。他們要把東方雜技的優美驚險與西方古典藝術的典雅高貴結合起來,創造嶄新的藝術享受。在具體編排上,他們揚長避短,把大量宮廷戲挪到大海上、廣漠中,給抖杠、手技、滾環、車技、走鋼絲、男女軟功和魔術等等雜技元素騰出廣闊空間。最令人叫絕的是面對無法超越的“四小天鵝舞”,“戰雜”極具創造性地以男演員“四小青蛙”倒立頂功來取代,在那“雷打不動的1分31秒”中創造出“一種滑稽與美麗的雙重審美效果”。結果,古老雜技功夫的“腰腿跟頭頂”創造了奇跡。“戰雜”的《天鵝湖》並非刻意取悅觀眾,卻贏得許許多多的讚揚。

  究竟怎樣才能把握住主旋律的真諦,寫出好作品呢?作者在書中説:“現實生活中到處存在著力與美的元素,只要你有一對善於發現的眼睛”。這既是樸素的話語,又是至高的境界。

熱詞:

  • 戰雜
  • 天鵝湖
  • 生存的希望
  • 為國爭光
  • 奧斯卡
  • 王家班
  • 力與美的星群
  • 鑽桶
  • 作品
  • 雜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