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大學生源戰硝煙四起,別重了“選種”輕了“育苗”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2日 1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華約”、“北約”生源戰的硝煙尚未散去,2月12日,“卓越聯盟”又在華南理工大學開考,而廣州中山大學也在2月18日組織了單獨考試。這場重點高校自主招生的“車輪戰”,在給莘莘學子提供更多機會的同時,也讓年少的他們不堪其累。

  在全國統一高考外,開闢自主招生的通道,其本意是好的。對於有志於、有實力考進某所名牌大學的學生來説,預先趕考一場可以獲得一些加分,為高考中的發揮加一重保險;而對高校來説,也有助於從全國近千萬生源中選到自己中意的學生。這是在當前統一高考政策無法突破的情況下,推動“好學生”和“好大學”資源配置進一步合理化的改良手段。

  但人們發現,自主招生逐漸演變成高校之間的一場“掐尖戰”:獲得的加分,只能用於高考中再報考該校的前提下;大量考題喪失高校特色,淪為“小高考”;對農村考生不公平;與此相配套的強化訓練班、題海戰術應運而生;考生將之作為走過高考獨木橋的踏板,轉戰各處、疲於奔命……正如一些專業人士所評價的,這樣的自主招生考試,已背離了高考改革的初衷,絲毫無助於選出有創新性的“偏才”、“怪才”。

  出現這樣的扭曲,根子還是在高校過分注重招生環節,一味把注意力放在“搶好苗子”上,從而導致了過強的目的主義、功利主義。在筆者看來,全國每年高考考生近千萬,像“華約”、“北約”、“卓越聯盟”這樣的名牌大學、重點大學,從中選擇都可謂“百里挑一”,有的甚至千里挑一,加上中國學生一貫的勤奮、基礎教育紮實等優勢,無論怎麼考,通過什麼方式選,即使是傳統高考,也總能選出不少“好苗子”。而像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進去的尖子不説全部,至少也佔了大半。

  在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上,如果把招生環節看作“選種”;那麼進校以後的教育,就是“育苗”。“選種”重要,“育苗”同樣重要,某種程度上甚至更重要。壞的種子在什麼樣的土壤中都發不了芽,但一顆數一數二的良種,在不好的環境中也會被埋沒。如果只是想出各種點子來“選”,卻忽略了進校以後的“育”,再好的“種子”,也只能成就“進名牌”的夢想,長不成參天大樹。

  人各有所長,貴在能因材施教。正如某名牌大學的一位教授所言,“高考也好,自主招生也罷,能進入我們學校的,個個都是好學生,關鍵看你怎麼教。教得好,不是那麼出色的學生,也能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本;教得不好,再出色的學生,也會墮于平庸。”中國高等教育之所以難出創新型人才,除了招生體制的弊端外,更重要的癥結在於高校辦學體制,在於“進校後的那四年”。對於高等教育工作者來説,與其把大量精力放在創新“選種”制度上,不如多動動腦筋來改善大學的“育苗”環境和土壤。好的種子,只有在松土、沃肥、陽光、雨露的環境下,才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熱詞:

  • 育苗
  • 選種
  • 自主招生
  • 生源
  • 目的主義
  • 北約
  • 華約
  • 題海戰術
  • 種子
  • 高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