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藏書票行走e時代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2日 02: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些東西倒是都挺有文化味道的,挂在我的餐廳挺合適。”在有“衚同裏的創意工廠”之稱的方家衚同46號院,有一家藏書票店,店內擺放著大大小小近百件作品。走進店裏,恰好有一位顧客在與店主聊天。這位顧客自稱剛盤下一個店面,想開一間餐廳,他不想雷同於一般家常菜餐廳的裝飾風格,而是希望更具文化韻味。“我之前也看過一些挂飾、擺設,不過現在我覺得這些藏書票更合適,看著就特有文化氣息。”

  源於15世紀歐洲、上世紀初才傳入我國的藏書票。雖然依然被歸納到收藏範疇,但它正悄悄進行著“自我更新”……

  ■記者手記

  每每買到新書,不少人習慣於在扉頁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購于某地”的字樣,也算是對私人書籍的一種簡單標識。而産生於15世紀歐洲的藏書票,與此功能類似。藏書票起初是文人標識自己藏書的小東西,隨著藏書票的發展,很多普通人開始喜歡並擁有了它。

  藏書票是一種微型版畫,邊長一般不超過20厘米,貼在藏書扉頁上,告知別人該書的擁有者是誰,該書屬於私人藏書。20世紀30年代,魯迅就是藏書票的倡導者。在他的影響下,産生了大量木刻作品,也涌現出一批青年木刻作者。而我們熟悉的巴金、臧克家、金庸等人,也都有自己的藏書票。

  不過,藏書票屬於小眾文化,它的製作以版畫形式為主,做一個藏書票的銅版一般需要兩個月時間,這使它在大眾中不那麼“接地氣兒”,而一直受年輕人青睞的DIY方式也與它擦不著邊。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電子書興起,讓貼在紙質書上的藏書票發展越來越難。但正如一枚硬幣擁有正反兩面一樣,電子産品的興起讓電腦製作的電子藏書票覓得一條回歸之路。

  藏書票大致分四類:手制藏書票、版畫藏書票、可複製藏書票、機制藏書票。現今被認為是機制藏書票時代,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用電腦製作藏書票。

  蒐集素材,再用電腦軟體製作屬於自己的藏書票,一下子簡化了版制藏書票的工序,也讓大眾便於參與其中。有些人將自己製作的電子藏書票放在網上,與其他網友交流;有些人乾脆將電子藏書票貼在博客中收集的電子書上。同樣是貼在書的“扉頁”,但電子藏書票是時代的産物,它不僅保留著文化的內涵,也擁有了時代的特徵。

  採訪中,有些藏家認為電子藏書票與版制藏書票的價值相去甚遠,不過專家認為這恰好是一種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藏書票的方式之一。論價值,自然還是繁雜的手工藏書票更高,這種技法本身就是給藏書票加分,與之相比,點點鼠標、敲敲鍵盤就完成的電子藏書票,無法與其相提並論。不過,從便於傳播的角度講,電子藏書票卻有自己的優勢,製作者之間在網上交流,也增加了參與的興趣。

  正如中國集郵報總編老蔡所説,電子藏書票更像是敲門磚,它可以把公眾拉進藏書票的世界,只有公眾走進去了,才有機會去了解它、愛上它、收藏它。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私人藏書
  • 自我更新
  • 版畫
  • e時代
  • 木刻
  • 金庸
  • 電子書
  • 蒐集素材
  • 博客
  • 加分
  • 搜索更多私人藏書 自我更新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