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田頭科學家”成養鵝戶致富靠山(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1日 1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寧波網-寧波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前天下午,象山縣東陳鄉金井頭村的象山文傑大白鵝養殖有限公司溫室裏,工作人員正在裝箱出運6000羽苗鵝到海南。目前,該公司以每三天孵育1萬羽的速度向海南、廣東、河南等近10個省市供應苗鵝,成為我省首家年産百萬羽苗鵝的生産基地。(徐 能 陳光曙 攝)

  2月17日上午,象山縣東陳鄉沙崗村的一處養鵝場。陳文傑正在侍弄剛剛孵化出的小鵝。蹲在他身邊的是象山縣畜牧獸醫總站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陳維虎。

  養殖大戶陳文傑從事浙東大白鵝的鵝苗繁育養殖已有多年,現有種鵝2萬羽,是象山縣最大的浙東大白鵝養殖戶。

  説起陳文傑致富的秘密,還跟農業科技有關。

  陳文傑和父親陳慶倫從1983年就開始養鵝。養殖戶最怕碰上瘟病,陳家和其他養殖戶一樣,用盡了各種方法來治療鵝瘟病,可就是不管用。眼看養殖戶遭受如此大的損失,陳維虎和眾多農業科技工作人員開始啟動了鵝瘟病疫苗的研製工作。讓人想不到的是,疫苗好不容易研製成功了,身為養鵝大戶的陳慶倫卻不相信疫苗的作用。不久,出生的小鵝都染上了瘟病,陳家損失慘重。

  以前,孵化小鵝都是母鵝抱窩孵苗鵝,這是一直以來的傳統,可規模化養殖十分耗費人力和時間。

  陳維虎和象山縣畜牧獸醫總站的其他科研人員一道,啟動了浙東大白鵝人工孵化的試驗工作,不久試驗獲得成功。陳維虎和同事們開始了艱難的技術推廣工作,不過,對於送上門來的免費技術,大部分養殖戶卻並不領情。

  此時,陳文傑已經接過父親的養鵝大旗,他成了第一個接受白鵝人工孵化技術的人。“養鵝不能缺技術,他可是我們的靠山。”在苗鵝孵化棚外,陳文傑指了指陳維虎。

  如今,陳文傑的養鵝場有80個電孵化箱,每個電孵化箱可一次性孵蛋4000隻,溫度等全部實行電腦控制,乾淨衛生,管理方便,孵蛋效率高得很。

  之後,陳維虎和其他農業科技工作者一道,不斷研發和推廣實用的浙東大白鵝養殖技術。科學養殖讓養殖戶嘗到了甜頭,每只肉鵝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平均3.7公斤到九十年代的3.9公斤,又到如今的4.2公斤甚至4.5公斤,養鵝利潤增加一倍。

  從孵化房走出來,陳文傑遞給記者一張名片,上面印著:象山文傑大白鵝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這名穿著樸素的總經理説,他的鵝公司規模越來越大,現在常年雇用工人30多個,每年純利潤超過300萬元。

  據了解,象山縣目前有種鵝15萬羽,年産鵝苗超過300萬羽,去年浙東大白鵝的養殖銷售收入達1.5億元。

熱詞:

  • 養鵝
  • 陳文傑
  • 象山縣
  • 1983年
  • 養殖戶
  • 致富
  • 科學家
  • 田頭
  • 瘟病
  • 農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