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暫住證改居住證,準備好了嗎?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1日 12: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熱點專題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姜大明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外來人口居住證制度。聽完報告,省政協委員、山東慧敏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惠敏愉快地説:“真好!省政府把這個事納入今年的重點工作,流動人口的問題終於有了明確的説法。”

  周惠敏去年的提案就是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本來今年還打算再提,可公安部門在答覆時説今年有望出臺改善辦法,她就很迫切地等待著。“我公司70多名員工大都是外地的,因為戶籍遷不過來,不斷有優秀的員工因為買房、孩子上學等原因被迫離開了。”

  外來人口居住證是流動人口在本省合法居住的證明和享受公共服務的有效證件,這一制度強調居民待遇,弱化戶籍管理概念,將更多地為持證人提供子女就學、社會保障、衛生防疫、計生等服務和權益保障。

  “基本涵蓋了外來人口關注的核心內容。”省政協委員、民建省委秘書長李旭茂説。民建山東省委經過調研,今年做了一份抓好新生代農民工管理工作的提案,提出新生代農民工生活、工作都在城市,他們在為城市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應該享有相應的權利,而實現的路徑就是戶籍制度改革。李旭茂認為,戶籍這個符號把城裏人和流動人口生生地割裂開來,弄得雙方從骨子裏都認為流動人口就是外來戶,根本沒有認同感。他希望,被賦予權利的居住證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貼標簽”的慣性思維,比如去掉新生代農民工的説法,改稱“新生代市民”。

  但李旭茂同時擔心,居住證制度實施起來不可能如想象的那麼順利:“是否全部流動人口都給發證?持證是否能真正享有同城待遇?”李旭茂説,當前,在教育、住房、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地方政府仍以戶籍人數作為規劃財政支出的重要依據。如果將戶籍人口改變為常住人口,意味著地方政府將為流動人口增加一筆不小的財政支出。舉個現實的例子,現在城區孩子上學還擇校呢,如果流動人口涌入,“好學校”的資源根本不夠啊!

  李旭茂的謹慎不無道理,外省市有很多試點,結果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推行得十分緩慢。但省人大代表、沂源縣縣委書記蘇星卻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從2011年7月開始,沂源縣就廢除了暫住證,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截至目前,共為縣外4195名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辦理了居住證。“有了這個居住證,共有36名流動人口子女在沂源解決了入學入托問題,47人申領了機動車駕駛證,230余外地人得以就業。”由於賦予居住證15項“很硬很紮實”的權利,來沂源的流動人口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實施以來,沂源縣、鎮兩級財政共投入專項經費100多萬元。“從效果看,不但人心穩定,還吸引了更多優秀人才來沂源創業。”蘇星説,這一社會管理創新的項目真正實現了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體現了對價值創造者的認可和尊敬。

  但沂源縣是山區縣,流動人口較中心城區和大城市本來就少,其“所有外來人口都換證”的做法是否會被各地借鑒吸納?省人大代表、泰安市泰山區泰前街道禦碑樓社區總支書記劉志剛認為“當然可以”。他説:“實行居住證制度是大勢所趨,應當給外來人口居民待遇。城市發展有外來人口的貢獻,現在作出點犧牲也是應當的。附加在居住證上的權益給經濟發達的地區可能會造成現實的壓力,但市場的法則會規範人口的正常流動。”

  從“暫住”到“居住”,一字之差改變了很多,而政府如何在“賦權和承載、消化壓力”兩難之間平衡,如何真正把好政策落到實處,更令人關注和期待。

熱詞:

  • 居住證制度
  • 暫住證
  • 居住
  • 沂源縣
  • 暫住
  • 外來人口
  • 戶籍制度改革
  • 省人大代表
  • 蘇星
  • 省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