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寧夏一座高瓦斯老礦井10年“安全堅守”的背後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1日 0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不安全,不生産”──寧夏一座高瓦斯老礦井10年“安全堅守”的背後

  新華網銀川2月19日電(記者鄒欣媛)“‘一個都不能少’是煤礦工人彼此之間的承諾,也是我們全礦領導幹部對職工的一份責任。”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大峰礦副礦長梁洪根説,“‘不安全,不生産’已成了煤礦職工的一種信念深入人心。”

  梁洪根告訴記者,大峰礦開採的太西煤是我國稀有、優質煤炭資源,為了保護國家資源最大範圍內充分回收無損失,大峰礦成了寧夏唯一一家一直沿用炮採,未使用機械化開採工具的煤礦。礦工們每天下礦面對水、火、瓦斯、煤塵、冒頂五大自然危害,“一鍬一鍬挖煤”,卻實現連續10年安全生産。

  為了解答礦工們是怎樣做到了10年來的安全堅守,記者換上下井的絨衣絨褲,帶上礦燈和定位儀器,全副武裝來到百米之下的採煤一線。下礦需要徒步走到工作面,400多米的路,要先下樓梯,再爬陡坡,旁邊伴隨的是煤炭輸送溜槽。

  條件雖然艱苦,井下卻讓人“舒服”。巷道兩旁的板坯、金屬網等生産加固材料一律碼放整齊,金屬網之間也用鐵絲“串聯”,安全美觀。

  通暢的通行線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設有壓風自救系統和管路。一旦井下發生險情,每個“橘黃色的供養設備”能保證五六人吸氧,管路在一定時間內將為被困人員輸送流食,維持生命。

  來到0205-6工作面的採煤一隊,40多人正在挖煤生産。工人寧高年説:“一個工班8小時,全隊一共要挖700多噸煤,工作量非常大,但即使累到極點,生産規程大家都不敢忘記。”

  寧高年説,井下最經常做的安全工作就是變形支柱返工、煤幫壁發生塌落返工清理等。工人現在都會第一時間處理,“文明生産”不僅和工資挂鉤,更重要的是小故障關係到生命,不能馬虎。

  為實現“文明生産”,煤礦在一線專設安全生産員工。採煤一隊的安全生産員丁學軍告訴記者,1981年下礦時,當時放完炮沒有維護,人就鑽進去挖煤,非常危險。現在作為安全生産員,看到下料推車經過會主動提醒工友小心,遇到柱子泄壓及時更換。為了自己,也為了多年和自己一起工作的“戰友”。

  採煤二隊隊長王宏軍説,隨著技術的改進,出現險情的幾率有所下降。以前礦下用的摩擦支柱抗壓性差,現在使用液壓支柱,安全系數明顯提升。而且礦工們工作也不再單純憑經驗,依據科學技術開展工作的人越來越多。

  掘進隊黨委書記葉志寧説,要安全,管理規範必不可少,礦區領導帶班和安全學習“雷打不動”。“工人三班倒,班班見領導”,領導下礦後,有隱患現場解決。礦區還嚴格按照“2208”模式管理,2分鐘點名“提神”,20分鐘安全培訓強調重要性,8分鐘工作安排,有問題礦上解決不帶入礦下。

  大峰礦黨委書記孫繼明説:“礦區寧可停産丟掉700多噸煤,也不能蠻幹。經濟損失可以補回來,生命是無法挽回的,這種理念還將在礦區堅持延續下去。”

熱詞:

  • 礦井
  • 高瓦斯
  • 文明生産
  • 礦區
  • 採煤
  • 大峰礦
  • 安全培訓
  • 挖煤
  • 井下
  • 板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