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藝考“整容”與故居“保護”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1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有消息傳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係今年拒收整容考生。消息一齣,頓時成為熱點話題,贊成者有之,觀望者有之,質疑者也不少。曾為不少明星整形的美容外科專家田永成直言,這一規定不人性化,而且太過極端。第二天,北電相關部門負責人直接否認“查整容”説法——學院只是提倡自然美,並不是拒收所有整容考生。

  藝考到底該不該拒收整容考生?田永成的觀點可以認為是“屁股決定腦袋”的選擇,北電相關部門負責人的回應主要是怕引起全社會的批評而息事寧人。對整容考生,我認為必須堅決拒絕。除其安全性還無法完全確保外,當今,藝考就是高考,特別是類似北電這樣的藝術類名校,全國寥寥數所,每年考生趨之若鶩,所以只要考試這根“指揮棒”、“獨木橋”存在,高校設置什麼的條件,考生都會無條件地對接。藝術類專業,特別是表演類專業,對考生的臉蛋、身材要求本來就高,所以,每年都會有不少為了圓明星夢的藝考生通過手術成為“人造美女”“人造帥哥”。如果明確允許考生整容,那勢必會形成一定的“指導作用”——不美的考生,為了升學去整;天生美的,為了不落後甚至更美也去整。在此前提下,我們教育還如何正確引領社會風氣之先,如何倡導美?反之,藝校對考生美的要求標準在哪?全社會美的標準又是什麼?

  此事讓我想起了最近網絡上剛出現的兩個新詞——“維修性拆除”、“保護性拆除”。説的是,今年春節期間,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總布衚同3號四合院(現為24號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除。對此,東城區文委調查認為,開發單位進行了“維修性拆除”。梁林故居被拆余聲未了,重慶的蔣介石行營又被拆。當地文管部門稱,這是“保護性拆除”。讓人弄不明白的是,既然已經“拆除”,還談什麼“維修”“保護”?即使按照原貌在原址復建,沒有歷史的痕跡和文化的厚重,還能叫文物?就是想叫文物,至少前面也得加個“假”字吧?

  這樣來看,藝考整容還真像另一種“維修性拆除”、“保護性拆除”,最終“整”出來的都是“假玩意”,目的也都是為了騙騙人。只不過,藝考整容是為了個人的前途,“維修性拆除”、“保護性拆除”是為了官員個人政績。

  除此以外,我們更要深究的是,為何公眾會對藝考是否拒絕整容質疑?為什麼一些人願意或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維修性拆除”或“保護性拆除”名人故居?在這些方面,我們的社會規則又在哪?對於藝考選才,表面上説,選擇更注重考生的鏡頭感,即面部結構、肢體結構是否上鏡,而實際操作中,不就是看臉蛋和身材嗎?能參加藝考特別是選擇表演類專業的考生,相貌已經比較出眾,他們還熱衷整容就是最好的佐證。對於以上提到的名人故居問題,既然國家文物局回應稱,所謂“維修性拆除”、“保護性拆除”等沒有任何法律依據,也違背了文物保護的基本原則,那麼監管為何又一再失靈?

  “整容”也好,“維修性拆除”“保護性拆除”也罷,目的都是為了掩蓋“醜”的一面。但是,醜的就是醜的,再怎麼折騰,也生不出一個漂亮的“娃娃”。只是在“整”的過程中,“美容師”和參與美容的各行各業都賺個了盆滿缽盈。偶爾整個容並不可怕,我更擔心的是,當前整個社會都在流行一股“整容風”,不僅僅藝考,也不僅僅名人故居。

  (來源:紅網)

熱詞:

  • 藝考生
  • 拆除
  • 維修性拆除
  • 藝術類專業
  • 指揮棒
  • 維修
  • 美容師
  • 指導作用
  • 獨木橋
  • 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