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期待“融城”不再“工漂”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18: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新華社西安2月18日電(記者 陳晨)元宵節過去已經十多天了,23歲的陜西商洛農民范小斌卻沒有像往年一樣,和父親一同踏上進城務工的旅程。因為年前的一次工傷,他已經在老家休養了好幾個月。

  初春的秦巴山區乍暖還寒,冷風習習,天空中不時飄著雪花。記者來到位於秦嶺深處的商洛市商州區閆村鎮。這是一個完全的農業鄉鎮,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壤貧瘠,經濟落後。雖然總人口不多,閆村鎮卻是當地典型的勞務輸出大鎮,全鎮5900多人口中,共有3800余人在新疆、深圳、西安等地務工。春節過後,務工人員紛紛返城,一度熱鬧的鎮子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一戶戶老宅裏,大多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兒童。

  在閆村鎮沙河灣村,范小斌正和母親圍坐在火爐前烤火,“80後”的他是一名典型的“工漂族”。初中畢業後,已輾轉佛山、西安多地務工。出於對生活成本的比較,4年前他從佛山回到了西安,一度覺得“離家近,花費少,非常划算”,但幾年下來,他也逐漸感受到生活的艱辛。

  “這些年跑了很多地方,最突出的感受就是花銷越來越大。以前在西安六七十元就能租到一間民房,現在得兩三百。”范小斌搖了搖頭,“從前5元錢就能吃一天,現在15元恐怕都不夠。工資雖然比前些年高了,但還是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手指受傷時,范小斌並沒有得到任何補償便被老闆打發回家。在外務工多年,除了工資,沒有人給他上過保險,交過“三金”。儘管如此,談到未來時,少言寡語的他眼神中仍然充滿了希望。“我還年輕,以後還是希望能夠離開農村,在城裏紮根,當個城裏人。”范小斌説,自己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接受正規的技能培訓,學一門手藝。

  26歲的王娟同樣是一名“工漂族”。去年年初,出於對父母的牽掛,走深圳、闖北京的她回到了商洛,在當地一家理髮店當起了學徒。“北京確實好,人多、熱鬧。”提起在外務工的日子,年輕的她臉上掩飾不住走南闖北的自豪,但卻話鋒一轉,流露出一絲遺憾,“總歸不是我們這些農村娃的地方,物價太高,老闆也不給我們買什麼保險,很難有一席之地。”

  商洛市是陜西省勞務輸出大市,全市農村剩餘勞動力103萬,在外務工的就超過50萬。2011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佔到該市農民純收入的50%以上,許多農民通過在外務工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他們懷揣進城的夢想,年復一年輾轉于城鄉之間、城市之間,把致富的希望深藏于自己匆匆的腳步和勤勞的雙手之中。

  在商洛市另一個勞務輸出大縣丹鳳,記者來到了交通更為偏僻、自然條件更為惡劣的武關鎮樓子村。年味剛剛散盡的村子裏,家家戶戶都貼著春聯,但與記者平日下鄉看到的內容豐富多樣的春聯不同,樓子村幾乎每家的春聯上,都有“招財進寶”“財源廣進”這樣的詞彙,村民們説,這是他們基於擺脫貧困的一種最質樸的渴望。

  在住了近30年的土坯房前,村民商恒前説,這些年黨的政策好,有了糧食直補、農資補助,自己家也種起了蘑菇,雖然去年因為天氣原因,蘑菇賠了本,但畢竟生活有了起色。自己目前最大的希望,是剛剛從西北政法大學畢業的兒子能夠過得更好,儘快融入城市。

熱詞:

  • 融城
  • 糧食直補
  • 閆村鎮
  • 三金
  • 工漂族
  • 招財進寶
  • 80後
  • 勞務輸出
  • 樓子村
  • 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