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縱逸馳宕 不襲故常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12: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童衍方

  新春佳節,晴和吉祥,小區內蠟梅繁枝密萼,競相怒放,幾案水仙則清麗脫俗,幽香襲人。閒中,檢出舊藏陳鴻壽花卉冊頁二幀,一為水仙楓葉,一為翠叢蠟梅,皆縱逸馳宕,不襲故常,啜茗展玩,芬芳在手,其樂融融。

  陳鴻壽繪水仙楓葉(見圖),設色紙本,縱235厘米,橫307厘米,題款曰:“苦瓜和尚畫水仙楓葉,專師元人,一葉一花皆得天趣,不必拘拘于形似也。此幀仿佛似之。嘉慶七年歲在壬戌四月重遊燕臺道出吳苑作,錢唐陳鴻壽。”鈐朱白文印“鴻壽之印”。

  引畫水仙自左下向右斜出,取汁綠以粗細有致、勁捷松靈之筆寫出水仙長葉,其錯綜交叉及翻轉之姿,或枯或潤,松秀簡淡之狀,皆筆隨意轉,形中見神。花朵二三,若隱若現,雖不求似,卻清麗灑脫,尤具神韻。水仙之左側,紅楓一枝,向上橫斜,轉折多姿,紅楓小葉數片,顯幽冷之致;而斜向右下的大片紅楓,則疏曠舒展,與水仙相映爭清,清逸之趣盈然。

  陳鴻壽生平于學,善解通感,書畫篆刻皆以資勝,興到之處,發為歡愉憂幽之思,崎嵚磊落之慨。才麗氣壯,個性鮮明。畫中題跋尤多精闢之言,如“作畫以空靈奇想,這上,一花一芝隨意寫來,便成逸趣,非拘拘于形似者所同日語也”。“余謂畫之道,不必求異於人,亦不必專求工整,而落落寫來,自合於古”。從其多處畫跋中可見,其借鑒前賢甚廣,如沈周、青藤、白陽、八大、石濤、南田、冬心、陳撰諸君,皆有取法,但貴能遺貌取神,融會貫通,以松靈為趣,為賞音發粲。

  此冊頁作于1802年,距今已210年整。陳鴻壽(1768-1822),時年35歲。陳氏一生萍蹤紀錄不全,常賴書畫篆刻款題補入。本年陳鴻壽至京師,遊盧溝橋,泊舟津門,行郯城道中,遊歷甚廣。而此冊中之“重遊燕臺道”則為初見,案“燕臺”即“黃金臺”,故址在今河北易縣東南,燕昭王築臺以接待賢士,故稱“賢士臺”,又叫“招賢臺”。陳鴻壽二次至此,應為重要資料。

  此年也是陳鴻壽書畫篆刻創作的黃金期,書畫創作頗豐,併為郭麐、劉墉、陳文述、陳希濓、孫古雲、曾燠、袁壽瑎等友刻印,據專家統計,本年見存刻紀年之印有21件,為最多年份。此年三月朔日午後,長陳鴻壽六歲的摯友陳豫鐘為其刻白文印“陳鴻壽印”,其長款曰:“余自丙午歲始與曼生交,至今無閒言,其學問文章固不能望其項背,即書法篆刻,生辣而氣橫,亦為余所未逮。至工致具體,自謂過之,兼請質之鐵生九丈,以為然否?”先輩前賢的坦誠相見,道義相接,令人神往!

熱詞:

  • 陳鴻壽
  • 水仙
  • 書畫
  • 紅楓
  • 黃金臺
  • 錢唐
  • 襲人
  • 楓葉
  • 蠟梅
  • 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