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鐵櫃山農民的企盼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04: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月中旬,初春的寒風刺骨。沿著崎嶇的山路,記者驅車來到古浪縣鐵櫃山上,這裡有鐵櫃村、中團村、孟家窩鋪村3個村,都是武威市最貧困的村。走村串戶,映入眼簾的多是灰暗的院墻、破舊的房屋,村莊周圍沒幾棵樹。

  古浪縣十八里堡鄉鐵櫃村、中團村、孟家窩鋪村位於古浪縣南部乾旱山區,海拔在2700米以上,常年乾旱少雨,基本靠天吃飯,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900元左右,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看病難、增收難的問題比較突出。

  聽到汽車的喇叭聲,村民們陸續走出家門,想看看來了什麼客人。

  記者同圍攏過來的群眾聊了起來:“這裡吃水從哪來?”

  “90年代挖的集雨窖,雨水多的年份,就吃雨水,雨水少的年份就用毛驢從山下馱水吃。”“娃娃們上學呢?” “在山下鄉政府那兒有個學校,下山半個小時,上山一個多小時。”“看病呢?”“在山下鄉衛生院。遇到大雪封山,有病就只能幹著急。”“靠啥生活呢?”“靠天吃飯,年輕人下山打工掙幾個錢,老漢、婦女種莊稼。”

  十八里堡鄉黨委書記趙武泰説,如何讓這裡的群眾搬出大山,過上更好的生活一直是市上領導牽掛的事。

  從去年4月開始,古浪縣積極制定詳細實施方案,做好宣傳發動工作,首先將居住在高山區域的70戶367人列為搬遷對象,搬遷到條件相對較好的川區黃花灘鄉金灘村。那裏靠近金大快速通道,屬井灌區,氣候、水土資源、交通等農業生産條件優越,就醫、就學方便。到今年春節前已有67戶搬進新居。

  然而,鐵櫃山上還有中團、孟家窩鋪兩個村352戶1666人及鐵櫃村部分農戶沒有搬遷。看到搬遷下山的農戶,人均分配水澆地2畝,戶均新建1座養殖暖棚,人均0.5畝經濟林,1套60平方米的磚木結構瓦房,1座衛生廁所,並配套自來水、道路、農電等基礎設施和衛生室等公共設施,鐵櫃山上的貧困農民都盼望各級黨委和政府幫助他們搬遷下山。村民們説,搬下山,僅修房屋就得十多萬元,靠他們自己的力量是沒辦法的。

  古浪縣屬全省18個乾旱貧困縣之一。目前,該縣僅南部乾旱山區就有貧困人口85748人,貧困面為70.7%,佔古浪縣貧困人口的49.6%。該區域水土流失嚴重,人均佔有基本農田少,靠天吃飯的局面無根本性改觀,受嚴重乾旱等影響,生存發生危機。

  武威市委書記火榮貴多次在古浪貧困山區調研,反復強調要加快實施海拔2800米左右的山區農牧民“下山入川”工程。問題是,近年來,隨著古浪縣內“五灘”、黃灌區等區域移民潛力的逐步挖掘,移民的空間越來越小,難度越來越大。據測算,目前每安置一戶移民需資金10萬元左右,由於山區群眾經濟積累水平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移民搬遷的規模。

  貧困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解決貧困問題,不僅僅需要貧困地區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全社會力量來推動。記者採訪中,鐵櫃山上的農民聽到省委要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都顯得特別激動,滿懷企盼。他們一致表示,省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的政策太好了,是他們的福音。只要黨和政府重視,他們脫貧致富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作者:馬順龍

熱詞:

  • 鐵櫃山
  • 古浪縣
  • 下山
  • 農民人均純收入
  • 農戶
  • 乾旱山區
  • 海拔
  • 窩鋪村
  • 衛生廁所
  • 暖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