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文壇前輩勸網絡作家讀經典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01: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網絡作家梁七少恭恭敬敬地從知名作家王剛手裏接過一本小説《月亮背面》,隨後又奉上一張卡片,上面端端正正地寫著自己的姓名、電話和電子郵箱地址──在2月16日舉行的中國作協舉辦的第二批作家“結對交友”見面會上,傳統作家與網絡作家一對一結成了15個“對子”。面對這些年輕的後起之秀,知名傳統作家給他們上的頭一堂課只有四個字:多讀經典。

  雖然主辦方一再強調,“結對交友”並不是要讓網絡作家拜師學藝,傳統作家們也並非是要開門納徒;但是在大名鼎鼎的文壇前輩面前,年輕的網絡作家們還是不由自主地扮演起了“學生”角色。梁七少便向前輩們求教:“從2007年到現在,我寫了5本書,但每次動筆,仍會遇到困難,常覺得人物刻畫不夠豐滿、構思好了的情節怎麼也寫不出來。”他還表示,一直盼著自己的作品能實現實體出版,但這條路該怎麼走,他也想聽聽前輩的建議。

  著名作家、《十月》雜誌副主編寧肯當年也是從網絡文學起家,談起這件事很有發言權:“網絡閱讀主要考慮意義──你説的是什麼,紙質閱讀還得講究作品本身的語言美感。畢竟,文學還是語言的藝術,而不僅僅是一個傳達工具。除了説什麼,它還講究怎麼説、怎樣説得更貼切、優美,能讓人在閱讀時停下來、駐足享受。”他告訴網絡作家自己審稿時的一個秘密:“我們編輯往往先不看你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而是看你語言過沒過關。”

  缺乏文學美感,這顯然是網絡作家們的一個軟肋。兩年前,王剛在北大和當紅網絡作家唐家三少有過一次對話,這回他毫不客氣地拿這事兒來舉例:“我問他‘卡夫卡讀過沒有?’‘沒有!’‘托爾斯泰呢?’‘沒讀過’。”去年,王剛在中國傳媒大學教了半年課,他發現那裏的研究生、本科生,基本上和唐家三少一樣,對經典毫無興趣。“你們的經典是金庸,我們習以為常的經典,卻已經被你們扔進垃圾堆!”他有些痛心地説。

  北京大學教授邵燕君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她在北大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如今很多“80後”談及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作品時,紛紛列出的是日本動漫。對此,邵燕君自稱産生了強烈的失職感,“高雅的、精英的文學沒能和通俗文學建立有效的互動模式,特別是沒能對下一代的價值觀産生有效影響”。

  邵燕君認為,傳統作家對此應當承擔起責任:“要知道,網絡文學並不一定是網絡一代的文學。隨著網絡日益成為更多人發表文字的平臺,各種作家都加入其中以後,擁有不同價值觀和美學傳統的人將能夠在此共同展示、互相融合。這樣一來,就可以形成陽春、白雪良性互動的文學生態。”

  “結對”活動確實給了作家們互動的機會。梁七少説,自己從小就喜歡讀《紅與黑》這樣的文學名著。王剛借著他的話,當即上手指點起來:“這個小兄弟説自己讀過《紅與黑》,這讓我很感動。其實,你剛剛提到故事結構和怎麼寫人的問題,你要是再仔細讀讀《紅與黑》,看看于連將要拿下那個貴族夫人的一刻,他的動作、他的心理,你再看一下那些人物關係,就知道怎樣去塑造人物了。”

熱詞:

  • 網絡作家
  • 紅與黑
  • 文壇
  • 文學生態
  • 網絡閱讀
  • 前輩
  • 十月
  • 對子
  • 學生
  • 8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