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加快破解 “最後一公里”難題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9日 22: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三農”領域,“最後一公里”現象令人關注。比如,農技推廣、農信服務、農水灌溉等,因為“最後一公里”阻隔無法達到田間地頭。金融服務、動植物防疫、家電維修等,同樣存在“最後一公里”問題。早幾年,鄉村道路、廣播電視、通訊郵政等,也都面臨“最後一公里”難題。可以説,“最後一公里”已成為制約涉農服務進村入戶、進場到田的最後一道“瓶頸”。

  仔細分析涉農領域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有兩個主要原因:

  一是客觀因素。由於農村居民居住分散,有的山高水遠,許多地方險峻複雜,別説通水通電,連人行走也困難重重,基礎建設設施設備進村入戶難度很大。沒有長時期堅持不懈的攻堅克難,很難在短時間解決所有“最後一公里”問題。

  二是主觀因素。過去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思維,導致重城市輕農村的發展思路,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許多該建該修的因為條件不成熟而緩建緩修,時間一長,“三農”領域欠賬嚴重。

  認清這兩個原因,對我們抓住機遇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三農”工作很有意義。

  從客觀因素來看,“最後一公里”現象由來已久,恰恰説明了“三農”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多年來,“三農”工作取得了巨大進步,糧食連年增産,農民連年增收,農村社會保障開始建立健全,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加強。但是,如果因此認為做好“三農”工作的難度並不大,所有難題或者最大難題已經從根本上解決,基礎已經很堅實很牢靠,不再需要下大力氣夯實加固,既與事實不符也事與願違。因為已經取得的成績告訴我們,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絕非一日之功,尤其對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既要保障糧食安全、保障農産品供給,又要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更要做好長期真抓實幹的思想準備和行動準備。

  從主觀因素來看,“三農”工作歷史欠賬太多,需要儘快把歷史欠賬補上,更須從長計議,持續加大對“三農”工作投入力度。這些年,中央財政對“三農”支出從2003年的2000多億元,到2011年已突破1萬億元,可以説,黨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是“三農”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的最有力支撐。但正如專家所言,對“三農”工作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再怎麼投入也不為多。黨中央連續九個一號文件表明,“三農”工作只可加強不能削弱。

  “最後一公里”現象警醒我們,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熱詞:

  • 三農
  • 富農政策
  • 加快推進
  • 最後一公里
  • 農村基礎設施
  • 涉農
  • 增産
  • 農村社會保障
  • 真抓實幹
  • 鄉村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