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民日報:林書豪之後,下一個傳奇在哪兒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9日 19: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林書豪已經成為奇跡的代名詞。他的成功故事包括一切該有的元素:不斷的挫折,旁人的輕視,逆境中堅守,懸崖邊機會來臨,一鳴驚人,舉世皆知。

  他的成功還有一層啟示:在NBA的世界裏,後衛的競爭尤為激烈,林書豪證明,華裔球員同樣可以勝任這個角色。一直以來,中國球員進入NBA的模式,都圍繞內線展開。身高似乎成了基本條件,如果沒有這個優勢,似乎很難具有競爭力。身高1米91的華裔小子林書豪,讓同樣是黃皮膚的中國球員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然而,這種可能性究竟怎樣才能實現?林書豪的成長歷程,不乏提示。高一時身高僅有1米6,進入哈佛大學時雖然長到了1米88,但體重只有75公斤。如果還要考察“家史”,他的父母身高都不到1米7。從“原材料”上下結論,林書豪要是在中國長大,這樣一個瘦瘦小小的男孩,大概很難進入教練法眼,早被歸入淘汰之列。

  但林書豪在美國的籃球環境中成長,星羅棋佈的中學聯賽、組織嚴密龐大的大學聯賽是美國籃球一枝獨秀的豐沃土壤,無數優秀的學校教練是經驗豐富的園丁,成千上萬喜愛籃球的孩子們從小在高水平的訓練和競爭氛圍中感受籃球。林書豪的籃球技能和理念均來自於此,這為他日後在NBA大放異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就林書豪本人而言,他更多把自己看成一個純粹的籃球選手,而不是一個華裔美國人。當然,他的華裔和哈佛背景,讓成功多了一層傳奇色彩,但從本質上説,正是美國籃球紮實合理的培養體系製造出了林書豪,造就了他遠超中國同齡球員的意識和能力。

  中美籃球觀念上的差異在哪?一位CBA教練曾説:“中國人是在大個子裏面找打籃球的,而美國人是在打籃球的人裏面找大個子。”美國籃球的氛圍和理念是“有教無類”,只要你足夠熱愛並且投入,身高並不是教練眼中的問題。中國籃球則是先“類”再“教”,現在,身高2米10以上的球員,哪支CBA球隊不捏幾個,但好後衛卻成了老大難問題。為什麼矮個球員比高個球員還難培養?個子是天生的,意識是培養的,身高不能解決籃球場上的所有問題,這反映出對這項運動的認識深淺,還透著急功近利的心態。

  即便林書豪鼓舞了更多中國孩子打球的夢想,但如果不改變中國籃球培養體系的觀念和模式,下一個林書豪出在哪兒,依然難説。

熱詞:

  • 林書豪
  • 球員
  • CBA球隊
  • 後衛
  • 聯賽
  • 美國籃球
  • 傳奇
  • 教練
  • 家史
  • 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