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蕭山的老底子文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9日 06: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呂多多 整理

  “走,聽講座去!”如今,愈來愈多的讀者將聽講座作為雙休日、節假日的文化休閒方式。文化講壇如同一個傳播文化的磁場,以其獨特的形式和魅力,吸引著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一座城,總要有點文化熱度”,聽到這般吶喊,陡然發現我們需要的不僅是講座,而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對文化的探知。

  坐擁8000年文明史“跨湖橋文化”的蕭山,從來不缺乏值得探討和回憶的故事。樓塔燈彩、進化扇面畫、義橋竹製品、河上紅石雕刻……小編參考《蕭山第一批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希望能給大家添一點文化熱度。

  ★雜技與競技篇:翻九樓

  相傳,秦始皇造萬里長城,孟姜女千里尋夫,在得知丈夫在勞役過程中死於非命後,嚎啕大哭,並搭臺登高為其喊冤致使長城倒塌。此後,這個民俗在江南流傳,其表現形式就是翻九樓。現在的翻九樓倒像是現代雜技的起源,表演者在由9張八仙桌疊起來高臺上表演金雞獨立、童子拜觀音、老鷹撲飛、倒挂紫金鐘等驚險動作。

  ★傳統手工技藝篇

  ●越窯青瓷製作工藝

  據考古資料表明,蕭山從春秋中期就開始燒造原始瓷器,然後延至戰國、西漢時期,東漢中晚期又燒製成熟青瓷器,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才基本結束,前後延續達1300多年。作為中國瓷器的發源地之一,蕭山境內窯址集中,現已發現20多座,多集中于浦陽江流域,尤以印紋硬陶、原始瓷和越窯青瓷窯址最為突出。

  ●蕭山花邊生産技藝

  蕭山花邊,亦稱萬縷絲。相傳萬縷絲起源於意大利,經由外國傳教士傳入我國。蕭山花邊的製作工藝起始於1919年,是滬商徐方卿輾轉傳入蕭山坎山鎮。抗戰前夕,蕭山花邊已初具風格,針法由初期的2種增加到10種。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至今蕭山花邊已形成了捏繡、格欣繡、彩條鏈、絢帶麗四類品種,其中尤以絢帶麗花邊工藝為佳。

  ●南宋官窯瓷製作工藝

  在蕭山南宋官窯藝術館陳列著一件藝術品名叫“冰裂紋拓雕葵口盤”:直徑26厘米,盤底印有“南宋官窯葉國珍制”的字樣,市值超過20萬元!蕭山陶瓷收藏愛好者足不出戶就可以欣賞到南宋官窯瓷的藝術魅力。

  ★民間文學篇:西施傳説

  西施,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據《吳越春秋》記載:“西施,周時越之美女也。越王勾踐以獻吳王,吳王夫差甚愛幸之。”唐宋以後,西施傳説才漸趨豐滿。説起蕭山與西施的淵源,西施殿、范蠡祠、鄭旦庵以及苧蘿山等地無一不是例證。以蕭山區臨浦鎮通二村西施廟為例,據南宋《嘉泰會稽志》載:“苧蘿山,在縣南三十里,有西施廟。”明朝萬曆十二年(1587)起,每年農曆九月迎神賽會,請來名姝扮演西施。1949年以後,西施塑像被移至草舍而惜焚于火災。1993年4月,西施廟及周圍古跡群被列為原蕭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間音樂篇:細十番

  “巍巍怪石立溪濱,曾隱徵君下釣綸。東有祠堂西有寺,清風岩下百花春”。這是唐代詩人王勃對樓塔鎮山水的咏嘆。在這片神奇土地上,活躍著一支民間樂曲細十番。“細十番”最初由明代宮廷御醫樓英從皇宮帶到民間。目前,“細十番”在全國幾乎絕跡,浙江惟獨樓塔一家且保存完好。如今的樓塔“細十番”樂隊是一支倣古的民間樂隊,在會長樓正壽等人的影響帶動下,“細十番”已經成為村裏老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熱詞:

  • 蕭山
  • 西施
  • 老底子
  • 童子拜觀音
  • 細十番
  • 南宋官窯
  • 精神食糧
  • 吳越春秋
  • 越窯青瓷
  • 名姝
  • 搜索更多蕭山 西施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