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德國“鴛鴦”助中國聾兒回歸社會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8日 2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長沙2月16日電 題:德國“鴛鴦”助中國聾兒回歸社會

  作者 鄧霞 唐小晴

  “愛心無界跨連歐亞,陽春有腳惠澤三湘。”懸挂在長沙家中的這幅對聯,是德國夫婦吳正榮(中文名)和杜雪慧(中文名)最喜歡的一件禮物,也是對兩人十年來在湖南長沙資助中國聾啞兒童善舉的最好注解。

  1999年,從小就喜歡中國文化的吳正榮和妻子第一次來長沙,為德國一家慈善機構的聾兒言語訓練項目做調研。“我們了解到許多中國貧困家庭的聾兒,因得不到及時的康復治療,最終喪失了語言功能。”吳正榮告訴中新社記者,“十聾九啞”的説法其實並不準確,只要不是天生的啞巴,聾兒經過正規的言語訓練完全可以開口説話。

  從2002年起,吳正榮夫婦就定居長沙,資助中國聾兒進行言語聽力的康復訓練。“我剛開始還不想來,但現在已經喜歡上長沙,喜歡上這裡的孩子,捨不得離開。”如今已是康復中心最受歡迎的“杜老師”,孩子們一看見她,就會撲上去抱著叫“杜老師好”。

  “聾兒的言語訓練,越早效果越好。”杜雪慧説,他們並不是資助聾兒去聾啞學校讀書,而是幫助這些孩子在入學前學會説話,以便日後能通過助聽器和正常孩子一樣升學、就業。資助金來自德國的一些愛心人士和家庭,10年來已捐助了4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聾啞兒童。“目前,我們每月可為貧困聾兒提供40%左右的康復訓練費。”

  每週二,無論颳風還是下雨,杜雪慧都會穿梭于不同的康復訓練中心看望那些被資助的孩子,和他們做遊戲、講故事,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度。“我們要定期把孩子們的情況反饋回德國,讓捐助人知道。”杜雪慧説,每個康復中心每學期她至少要去兩次,最遠的在湖南湘西地區。

  記者跟隨杜雪慧來到湖南開音特殊兒童康復中心時,孩子們正在分班上課,看上去和幼兒園小孩沒啥兩樣。學唐詩、做遊戲、唱兒歌,每個教室裏都洋溢著歡樂的氣氛。“最快在康復中心學習一年半左右,就可以轉到普通學校。”杜雪慧説,他們資助過的最大的一個孩子現在已經讀初二,各科成績都很不錯。

  為了讓更多聾啞人回歸社會,吳正榮在長沙湘春巷開了一家西點店,培訓聾啞人製作正宗的西點麵包。他告訴記者,現在店內招聘了三名聾啞人,一名因對粉末過敏轉做前臺,另外兩名來自長沙和湘鄉的聾啞人都已學會西點製作技術,過了實習期就會正式成為店裏的西點師傅。“我給他們開工資,雖然錢不多,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

  到下個月,吳正榮夫婦來中國助殘就已經整整十年。十載光陰,他們早已習慣在長沙的生活,也改變、影響了一群人。

  吳正榮夫婦在湖南的助殘之路經媒體報道後,逐漸被公眾所知曉,很多人稱其為“洋雷鋒”。29歲的德國女孩柏樂妃正在湖南師範大學學習漢語,剛剛結束的這個寒假,她都在協助杜雪慧做事,努力和康復中心的孩子交流,“語言課程結束後,我就會正式加入這個團隊。”

  “我希望把麵包店做大,讓更多的聾啞人得到培訓,能自食其力融入社會。”談及未來,年過40的吳正榮夫婦表示,會一直將這個資助項目持續下去,“最好能在長沙工作到退休,然後回德國養老。我們更希望能和民間慈善機構合作,將愛心傳遞下去,永不間斷。”完

熱詞:

  • 聾兒
  • 鴛鴦
  • 吳正榮
  • 杜雪慧
  • 孩子
  • 言語訓練
  • 回歸社會
  • 十聾九啞
  • 康復中心
  • 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