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青報:膠水中毒事件又見地毯式治理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8日 12: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連續幾個月來,廣州市30多名鞋廠、皮包廠的打工人員被陸續送進了醫院,他們的症狀相似,目光呆滯,大小便失禁,雙手發抖,記憶模糊,被確診為二氯乙烷中毒,也就是膠水中毒。據披露,膠水中毒事件曝光後,廣州白雲區實施地毯式專項整治。轄區內無證照皮革類企業予以取締,有證照的企業,要嚴格落實達到職業健康生産條件,一些工廠已經關閉。(《北京晨報》2月15日)

  這些長期在惡劣環境下工作的打工者真是可憐,此前的道路既無從選擇,生命的蒲公英落到哪就在哪滋長,很難自主、自為;而以後將會怎樣,會不會留下後遺症,下一處打工的地方究竟如何,誰也説不上來。前路茫茫,不確定的因素實在太多太多,他們改變處境的希望到底在哪?當地有關部門每每於事發後實施的地毯式專項整治,能讓這些可憐的打工者免於被傷害的命運嗎?

  據調查,廣州30多名中毒的打工者,全部散落在白雲、荔灣二區37家用人單位裏面,其中35家為無牌無證私人小作坊。這些小作坊的存在由來已久,並不是什麼“新生事物”,更不是什麼隱藏得多深的秘密場所。多年以來,這樣的小作坊一直在生産。可以説,這些地方生産的節奏,與有關部門整治的頻率大體上合拍。有關部門查得緊時,就消停一陣,一俟風頭過去,又繼續開張。

  那麼,轟轟烈烈、大動干戈的地毯式整治為什麼難以奏效?一者,這種整治往往具有突擊性、隨機性,唯有等到出事了,或者領導重視了、輿論關注了,才急急忙忙嚴厲打擊一番。整治既因事而起,事過之後,當然很快會死灰復燃,要麼易地再幹,要麼原地復生。因此,乍看起來效果明顯,卻並不能從根本上鏟斷黑作坊肆意作惡的土壤。這些年來,類似的情況公眾見得實在太多了。

  再者,缺乏長效機制的配合,突擊整治即便再嚴厲,也很難實現長期無虞的治理目標。如果相關部門平日裏有良好的常態化工作機制,能夠定期檢查、及時糾正、及時處理,那些無牌無證私人小作坊也不會如此置工人生命安全于不顧。從管理的角度來看,無縫隙的日常監管,遠比地毯式的突擊整治效果更好。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不能總是以犧牲打工者生命健康為代價來實現。

  這些年來,似乎已經成了一個慣例,每有惡性事件發生,監管部門一定會採取嚴厲的打擊措施,諸如廣州白雲區此番的“地毯式整治”,這樣的刺激式反應固然很有必要,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不法行為的發生,但是,總是這樣做,在執法者那裏,容易形成突擊執法依賴,甚至是行政懶政;而在黑作坊主那裏,則容易形成某種條件反射般的應對之策。

  時下,企業缺工、招工難的現象十分普遍,與此同時,侵犯勞工權益的現象也相當普遍。令人擔憂的是,這兩種現象往往互為因果、互相強化,因為缺工,所以往往拼命壓榨工人;因為勞工權益難以得到保護,所以招工愈來愈難……凡此種種,成為中國製造語境中始終糾結難解的一對“冤家”。在這樣的情境之下,監管部門必須轉變治理思路,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不能再頭疼醫頭了。

熱詞:

  • 中毒事件
  • 地毯式
  • 治理思路
  • 膠水
  • 中青
  • 北京晨報
  • 冤家
  • 新生事物
  • 缺工
  • 監管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