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2日,施甸縣善洲林場附近的石頭場人頭攢動,來自酒房鄉擺田村委會麥地山、山頭隊3個村民小組的900多人高興得像過年一樣。一位60多歲的老農高興地説,喊渴喊了多年的麥地山從今天開始可以宣佈:“我們不再渴水了!”
6日,帶着渴水的村民如何保障生活用水的問題,縣委宣傳部派人專程來到麥地山村民小組了解情況。剛進村民小組,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特大水池,近百名婦女正耐心地排隊等着一滴一滴滴出來的水。為此,縣委宣傳部的同志於當天23時給縣長施繼平發了一條短信息,報告麥地山村民小組140多個家庭渴水的現狀。
8個小時後,施繼平來到麥地山村民小組,實地了解情況。原來,1996年施甸縣政府曾經給當地解決了人飲問題,但水源地每天只有32立方米的流量,每天平均人畜擁有用水量僅有7公斤。村民小組長楊天澤告訴縣長,他們從春節前就開始進山尋找水源,但是附近村民提供的數十處水源點都因為位置低於麥地山,無法將水引過來。在一座叫石頭場山的水源點,發現的水源可保障3個村民小組人飲,可就是缺少資金。縣長施繼平當即表態,從財政撥付15萬元資金解決當地人畜飲水的燃眉之急。
經過各方努力,15萬元資金迅速撥付,工程順利實施。12日開工的石頭場水源點日平均出水流量為46立方米,完工後,麥地山、山頭隊的3個村民小組人畜飲水得到保障。
通訊員 楊連武(雲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