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建設性輿論監督一例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7日 18: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海閔行區推出免費自行車租賃業務,已近兩年。一輛輛橙色自行車,給好多人上下班提供了便利。然而始料未及,後來會引發供需矛盾,尤其在早晚高峰時段。加上後來少數人為確保自己能在上班前成功借車,而想出“對策”,即私自為自行車加配車鎖,更使借車大戰愈演愈烈。

  對此類亂象,無疑要批評。問題在於如何批評?我讚賞《東方早報》的積極批評,或曰建設性輿論監督態度。建設性輿論監督,絕非繞開矛盾。你看該報2011年10月17日以整版篇幅率先發起批評,標題夠醒目:《公共自行車頻發“搶車大戰”(主題)上班族為“搶車”加配車鎖、借車不還,閔行區擬向全市徵集解決方案(副題)》。一方面,文章富有衝擊力,監督當局,直擊問題,旗幟鮮明,毫不含糊。但是,另一方面,文章又實事求是地記述了問題正在得到重視,正處於當局認真解決的通道中。這種解決,包括眼前的應對,即“記者了解到,目前因私配車鎖、借車不還而被拉入‘黑名單’的市民已經達到兩三百人”,和長遠的安排:“不久前,區長莫負春組織區領導對該項目進行專項調研。區領導要求區建交委做評估,鼓勵私家自行車出行,並拓展項目運行經費的籌集渠道”,“通過媒體對全社會徵集意見,請市民為自行車項目的發展出謀劃策”。

  可貴的是,《東方早報》不是監督過一回就罷手,而是持續地關注、鼓勵地方執政者平息“搶車大戰”之火的一系列努力。該報于2011年11月16日刊出記者報道《閔行免費單車明年擬增7000輛》:近日“根據閔行區建交委提供的項目預算報告,明年,閔行免費自行車的總數將再增加36%,達到26000輛。車身廣告所帶來的收益也將衝抵單車投入,以減少政府開支。”這是著眼于開源,增加車輛投入以緩解供需矛盾,很有必要。到了2011年11月26日,該報又有報道《“公共自行車不應全部免費”》,介紹閔行區人大舉行專題聽證會上“10位公眾代表均呼籲改變現有公共自行車全免費模式,而採取辦卡收押金的做法,以提升使用率。閔行區建交委則透露,霸車、誠信分過低的用車者,都將受到在一段時間內無法辦卡的限制。”這是著眼于改良規則,使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更加重要。

  《東方早報》的做法可取。面對困擾百姓的“搶車大戰”,必須監督之、批評之。輿論監督的對象,主要是公權力。百姓有困擾,你執政者得想方設法解除。你不能解決,就監督批評沒商量。倘若你不想好好辦事,還想一手遮天,想要壓制,想都別想,沒門!只是輿論監督講究的是建設性。破,是為了立;披露“大戰”,是為了熄滅戰火。因而,對於主管部門的每一步真誠而有效的解決之方,理宜予以報道、鼓勵。於是我們欣喜地看到,在閔行,“搶車大戰”的亂麻日益厘清,戰火有望熄滅,媒體在此過程中無疑發揮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媒體豈可粉飾太平。新聞監督對社會進步有巨大作用。但是新聞監督切忌抱著獵奇眼光、炒作心理,只顧暴露人家的陰暗面,忽略當地的積極面,目的全在“吸引眼球”。相反,務須有實事求是之心,無嘩眾取寵之意,既如實揭露問題,又反映當局者克難攻堅的努力,目的在於推進工作,裨益民生。

熱詞:

  • 大戰
  • 建設性
  • 輿論監督
  • 東方早報
  • 搶車
  • 搶車大戰
  • 借車
  • 車鎖
  • 吸引眼球
  • 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