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蘋果代工鏈規模龐大,改善勞工狀況必然導致成本上升,並傳導至最終用戶
導語:美國IT網站Computerworld今天發表署名普萊斯頓 格拉拉(Preston Gralla)的文章稱,雖然蘋果聘請外部機構展開獨立調查,是向改善用工環境邁出了第一步。但能否真正解決這一問題,卻取決於蘋果用戶。除非他們願意花更多錢購買蘋果産品,否則就無法徹底改善用工環境。
以下為文章全文:
蘋果宣佈聘請外部機構對中國供應商工廠的用工環境展開調查,這或許是改變用工行為一個良好開端。事實上,唯一能讓這些工廠善待員工的方法是,消費者是否願意為蘋果和其他電子廠商的産品支付更高的價格。
蘋果一直以來都因為中國代工企業的用工問題而備受指責。上月,《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深度報道,詳細揭露了蘋果的惡劣用工環境。該文總結道:“問題形形色色,包括繁重的工作環境和嚴重甚至致命的安全問題。”
“工作時間嚴重超時,有時甚至一週7天都要工作,但卻只能住在擁擠的宿舍裏。有工人説,因為站得時間太長,腿都腫了,幾乎沒法走路。童工也被招來生産蘋果産品,該公司的供應商沒有恰當地處理有害垃圾,甚至偽造記錄。”
這篇文章還揭露了一些更嚴重的問題,包括強迫員工使用有毒化學品,導致嚴重損傷;工廠爆炸導致員工死亡;整個工作環境都存在安全隱患。
昨天,蘋果宣佈已經邀請公平勞工協會(Fair Labor Association)對包括富士康在內的中國組裝工廠展開調查,後者經常因為用工問題被曝光。
但並非所有人都滿意這一做法,有人批評公平勞工協會與耐克等向其提供資助的企業關係曖昧。我不能説我對這些指責或公平勞工協會很了解,所以就無法判斷該組織是否能夠展開恰當的調查。但很明顯,聊勝於無。
事實上,單憑調查無法真正解決問題,這關係到你的錢包。為蘋果和其他電子廠商代工的企業之所以用工環境如此糟糕,原因在於:蘋果和其他企業給予他們的利潤太過微薄,迫使他們走捷徑。
這裡有一個例子:《紐約時報》在文章中指出,勝華的一家工廠要求員工使用有毒産品清潔iPhone屏幕,原因是這種産品效率更高,可以節省用工成本。
在蘋果發現這種行為後,已經要求該工廠停用有毒産品。6個月後,蘋果大幅削減了支付給勝華的資金,但卻要求勝華改變用工行為。然而,恰恰是這種不合理的用工行為幫助勝華保持了利潤率。《紐約時報》援引一名了解中國工廠用工現狀的蘋果前高管的話説:“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規則,但如果不給供應商足夠的利潤,讓他們好好對待員工,這些規則就沒有意義。如果你壓榨利潤,就等於強迫他們降低安全標準。”
不僅是蘋果,很多電子企業也都面臨同樣的問題。蘋果是最著名、盈利能力最強的電子廠商,但絕不是唯一一家使用這類工廠,並壓榨利潤的企業。
所以問題很簡單:凡事不能兩全,如果你想讓工廠善待工人,就要付給他們更多錢。産品價格和工人待遇密不可分。(書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