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沒有可比性”的宣傳片仍是大學的一面鏡子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7日 1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千龍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北大和耶魯大學的校園宣傳片因風格迥異引起網友熱議,部分網友認為北大宣傳片“拍攝跑偏”,成了風景名勝片,而耶魯宣傳片更關注人;也有網友認為北大宣傳片更有內涵。拍攝北大宣傳片的北大副教授陳宇稱,風格迥異因兩所學校價值觀不同,沒有可比性。(2月14日《新京報》)

  客觀地説,同為大學宣傳片,是不是一定要拍得雷同,答案其實是否定的。且不説隔著浩瀚的太平洋,註定了中美兩國的大學有著不同的歷史傳承與人文個性,即便是同一座城市的兄弟院校,北大和清華恐怕也不願意在宣傳片上出現情節“撞車”或是拍攝手法雷同,而讓觀眾看不出個性,分不出彼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北大和耶魯大學的宣傳片風格迥異,這事兒本身其實沒啥問題,相反,如果北大和耶魯居然在宣傳片上都風格雷同、手法相類的話,如此“英雄所見略同”,倒是不免顯得怪異,更難免要落上個山寨、抄襲的嫌疑了。

  至於説北大與耶魯宣傳片的風格究竟誰更勝一籌,的確也沒有太多可比性。這就好比一定要在熱情奔放與含蓄內斂之間分出高下,非要從西洋油畫與中國水墨之間區分美醜一樣。既然喜歡美國大片,不必非去貶低國産電視劇,當然也不必因為耶魯學生的活潑便否定北大校園的風景。更何況,同為宣傳片,但宣傳對象卻未必相同,給學生看的,和給公眾看的,抑或是給領導看的,自然需要有的放矢。而拍攝者的身份與背景的差異,是出自學生之手,還是由藝術教授執導,也都註定了風格與手法的迥異。

  不過,儘管對於耶魯與北大宣傳片的風格迥異不必過度闡釋。但既然是一部大學宣傳片,總是有其宣傳的目的,那麼,受眾對於這部宣傳片的反響如何,感受怎樣?又會拿去和誰對比?並作何解讀?顯然攸關其宣傳效果。就好比影視導演總要關注觀眾的反應與評價,宣傳片當然沒有理由不在乎其受眾的反饋與解讀。

  從這個意義上説,同為宣傳片,北大耶魯被好事的觀眾放到一塊兒PK,的確也是觀眾的自由,至於公眾從中所解讀出來的東西,即便未必是拍者的本意,即便真是被觀眾會錯了意,也不妨認真對待,虛心聽取,相形之下,“沒有可比性”的弦外之音,卻多少有對公眾比錯了,誤讀了的責怪。但即便宣傳片真的遭人誤讀,難道這不該反思宣傳本身的策略,反而怪觀眾的領悟力差不成?

  當然,北大宣傳片的風格,其實並不全怪北大。既然國內大到政府、城市,小到單位、個人,一拍起宣傳片都是中規中矩,甚至不乏固有的模式和套路,傳統如北大身處如此環境下,自然也很難對此有所超越。而習慣了以標誌性的建築或景觀來作為大學形象的代言,自然也很難作出讓某個名不見經傳的學生來為學校代言的突破。而這即便存在著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卻未必只關乎文化,而無關“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這些大學之本。

  基於上述視點,對於北大耶魯宣傳片的迥異風格,的確不必苛責。但為何國內的宣傳片總是跳不出固有的套路,難以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受,卻仍然值得我們從中反思。(吳江)

  (來源:千龍網)

熱詞:

  • 宣傳片
  • 過度闡釋
  • 大學形象
  • 宣傳效果
  • 沒有可比性
  • 撞車
  • 新京報
  • 學生
  • 受眾
  • 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