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匠人營國 謀萬人居(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7日 07: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津網-天津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他是一位溫和敦厚的建築界泰斗,曾手書“匠人營國”;他一生都在踐行“謀萬人居”的理想,至今仍不離講臺;90歲的他獲得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榮譽

  科學求真

  成為“匠人”,是吳老18歲時作出的人生選擇。

  1922年,吳良鏞出生於江蘇南京一個普通家庭。1937年日寇入侵,讓他體會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痛楚。

  1945年,吳良鏞受梁思成先生之約,赴清華協助籌辦建築系;1948年,他被梁先生推薦到美國學習,在大師沙裏寧的指導下深造;1950年,吳良鏞毅然回國,從此再沒離開清華。

  雖然身處教學、科研一線,但吳良鏞篤信,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必須從實踐中來。從建築到城市規劃再到人居環境科學,這是吳老一生學術研究的軌跡,也是他畢生的夢想。

  從1984年他培養出我國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的第一位博士起,一代代建築新秀在吳老培養下脫穎而出。在退休前,他仍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教書先生,一個做學問的學者。中風之後還不離講臺,現在仍在帶博士生。他積極參與天安門廣場改建工作、唐山地震改建規劃,參與上海浦東規劃、北京中關村科技園規劃、深圳城市總體規劃設計等等,至老仍身體力行地實踐著少年時代“謀萬人居”的理想。

  人文求善

  菊兒衚同,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那裏與繁華、喧鬧隔離,與市井煙火相連。

  20年前,這裡實施了一項頗具轟動效應的舊城改造工程,北京首例新四合院脫穎而出。1988年,吳良鏞受邀來操刀“動手術”。通過對菊兒衚同改造,他探索出一條舊城有機更新之路,得到了國內外建築學界的充分肯定,更憑此獲得了在聯合國授予的“世界人居獎”。

  吳老説,這裡實現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北京的舊城不能讓它毀壞下去。從太和殿前面的廣場到小衚同裏的四合院,都反映著古老的中華文明。”

  從這點上説,吳良鏞先生不僅是一個建築學家,更是一個人文主義學者。

  吳良鏞希望作為城市規劃決策者的市長都能具有詩人的情懷、旅行家的閱歷、哲學家的思維、科學家的嚴格、史學家的淵博和革命家的情操。

  有很多年,他每天清晨拖著裝滿圖書資料的小車走到建築館。中午讓家裏送飯,然後在辦公室裏小睡一會兒,接著一直工作到傍晚才離去。73歲時,創辦了清華大學人居環境研究中心,開始學術道路上的新征程。他始終在奔走呼籲,為規劃與建築的科學理論成為社會普遍接受的“普通常識”和“平凡真理”而不懈努力……

  藝術求美

  吳老總是笑瞇瞇的,笑得敦厚、誠懇。自己設計的翠色圖案圍巾,襯得更加神采奕奕。

  謙謙風度的吳老身上,似乎藝術家的氣質更濃于建築師的氣質。在他眼中,城市是一個巨大的藝術品。他追求“大科學”、“大人文”、“大藝術”的融合。

  多年來,吳老一直將迷人的建築空間和美麗的城鄉環境視為人類最偉大的綜合創造,並努力以藝術的形式加以表達。

  吳良鏞從兩種專業修養中受益:從畫中學建築、城市、人居環境,復從藝術的角度去觀察自然、體驗人生。

  這就是自稱“隨心所欲不逾矩”的一代大師吳良鏞。為了將人居環境科學的理念轉化為現實,他仍在為此不斷努力著……

  新華社記者 顧瑞珍 吳晶晶

  (據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

熱詞:

  • 吳良鏞
  • 匠人營國
  • 1950年
  • 人居環境
  • 沙裏寧
  • 動手術
  • 匠人
  • 大科學
  • 菊兒衚同
  • 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