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勤奮積累電池人生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7日 0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津網-天津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記者 趙暉 通訊員 陳鑫)新能源電池是目前國際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如信息通訊、電動汽車、智慧電網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軍教授二十餘年磨一劍,在這個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也因此站在了國家自然科學獎的最高領獎臺。2月14日,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在一等獎空缺的背景下,陳軍教授等憑藉“幾類無機材料的氫、鋰、鎂儲存與電池性能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電池是儲存化學能,並將其轉化為電能的一個體系。電池研究有兩個重點:一個是轉化效率,一個是儲存密度。打個比方説,同樣燃燒一公斤煤,在美國轉化出的能量是中國的兩倍,日本是中國的四倍。這就是能量轉化效率問題。高耗能是我國能源使用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新能源電池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再比如一塊電池,有的用一天就沒電了,有的能用一個星期,有的用一個月都沒問題。這就是能量儲存密度問題。如果轉化效率和儲存密度低,就表明用能的方式比較低下。我們正是關注這兩點,通過化學、納米和能源的交叉學科研究,探索使用新材料,來提升能量轉化效率與能量儲存密度,並從這兩個方面優化電池效能。”説起電池來,陳軍如數家珍。

  最初對電池感興趣,還是小時候。陳軍的老家在安徽的一個農村,那時農村裏用電還很難。家裏的一件“家用電器”引起了他濃厚的興趣一支小手電筒。一按按鈕就能給黑夜帶來光明,這使得幼年的陳軍感到非常神奇。1985年,陳軍考入南開大學學習化學。在選擇研究方向時,陳軍選擇了電池。“那時電池研究不像現在,還是個冷門。我們一屆的120個學生中極少有人選擇這個領域。但是我卻對它充滿興趣,覺得這個方向既能進行基礎理論研究,又能和應用相結合,很值得去做,所以選定了電池,從此一幹就20餘年。”從2002年開始,陳軍的項目組在新型氫、鋰、鎂電池的研究中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為新能源電池的研製與應用提供了新思路,推動了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組的一篇重要論文在國際學術界被引用達400次之多,其中95%由歐美科學家引用。陳軍和同事的研究受到全世界研究電池的人的關注。這是目前中國科學家在這一領域取得的最高紀錄。與此同時,幾年時間中,陳軍還培養了博士後4名,博士22名,碩士28名。這些學生很多畢業後成為了教授,有的已被評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有的已成為相關領域企事業界的中堅力量。

  榮譽和成績的背後,是日積月累的辛勤耕耘。陳軍戲稱他的生活為“電池人生”,電池研究是他的主要生活,“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取得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發展取得的成就。以前很多研究沒有條件進行,現在有了條件。國家發展到了這個階段,更需要一批人真正靜下心來,做一些事情,參與國際的競爭。新能源在國家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每想到此,我就感到責任特別重大。”陳軍説。

熱詞:

  • 陳軍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
  • 電池性能
  • 新能源
  • 家用電器
  • 人生
  • 科學家
  • 轉化效率
  • 能量儲存
  • 國家自然科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