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返鄉者辦起“創業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7日 07: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西日報數字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宋朝文 宋華海 文/圖

  在距離平南縣鎮隆圩6公里的地方,綠林青山間有一池好水,那是1963年大修水利年代,千軍萬馬在這裡取土留下來的大深坑。這片水面1200畝、水深約6米的人工湖,當地群眾稱為大壩塘。

  坐上小船環大壩塘一週,四週的松林、速豐林猶如綠色屏障,天空上不時飛過野鳥,一群群白鴨子或在水面閒遊、或在岸上嬉戲,松林下還有雞群隨地尋食……

  16年前,平南縣鎮隆鎮周塘村年剛20歲的彭雄超與鄰村年齡相倣的李廣一起到廣東打工。他倆做過建築、摩托車搭客、販賣蔬菜,還進過廠當工人。後來,當地一個養殖老闆看中他倆,雇請他們到養殖場養魚、養鴨。雖然每人每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但他倆一養就是幾年,掌握了養殖技術,懂得了銷售渠道。

  彭雄超、李廣頭腦靈活,他倆一直尋思不能打一輩子工,得有自己的致富門路。近年來家鄉越來越重視“三農”工作,大力扶持發展特色養殖業,何不返鄉一顯身手?2010年5月兩人返鄉創業。

  當年6月,原在大壩塘養魚的承包戶因為效益欠佳而準備退出,彭鴻超、李廣經過實地考察後,很快轉包過來發展生態立體養殖。

  針對大壩塘水質太“瘦”,養魚産量低的情況,兩人開始養殖優質櫻桃谷肉鴨,由於水質好、無公害,加上投放優質飼料,鴨子肉質優良,深受各地客商歡迎。當年7個月出欄商品鴨7萬多羽,獲利28萬多元;2011年養鴨增加到12萬多羽,純收入50多萬元。數萬鴨排出的糞便,使大壩塘裏的水慢慢變“肥”,接著投放鯇、鰱魚等四大家魚。2011年養的魚全被廣東、南寧、柳州的商販“搶”走,純收入達40多萬元。

  聽説彭雄超、李廣兩人返鄉創業有成,遠在廣東等地打工的鄉親十分高興,先後有30多個鄉親也打道回府“投靠”。最先返鄉的是周塘村雙樂屯的彭雄堅。他2010年下半年回到家,彭李兩人安排200多畝水面讓他建網養鴨,耐心傳授科學養殖技術,全部平價供應飼料。2011年彭雄堅養1萬羽鴨,獲利5萬多元。他樂呵呵地説:在家搞種養好,種好田養好鴨,五口之家人均純收入1萬元,比在外打工好得多。

  隨著返鄉創業的鄉親不斷增多,心胸寬闊的彭雄超、李廣乾脆把大壩塘辦成農民創業湖,大力發展水産立體養殖。平南縣黨委、政府對返鄉農民創業、就業傾力支持,2011年工商部門服務上門,引導他們建立“平南縣雄廣養殖專業合作社”。如今,在該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入股農民已有50多戶,人數150多人,其中養鴨30多戶、養魚20多戶。鎮隆鎮下良村農民黃永勝詼諧地説:彭雄超、李廣領頭建立合作社,讓出水面給鄉親養鴨,熱心傳授養殖技術,又平價供應飼料,真是新時代的“領頭鴨”!

  彭雄超、李廣説,看了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勁頭更足了,今年計劃增加投資200多萬元,要建100多個網箱養殖塘角魚、羅非魚等,幫助更多返鄉農民及村民在這個“創業湖”搞特色立體養殖。

熱詞:

  • 返鄉
  • 彭雄超
  • 中央一號文件
  • 養鴨
  • 李廣
  • 平南縣
  • 飼料
  • 農民
  • 立體養殖
  • 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