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無病呻吟”原是“心病”作祟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7日 00: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漢網-武漢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頭暈、胸悶、心慌、胃痛、渾身不適

  “無病呻吟”原是“心病”作祟

  本報訊(見習記者 武葉 通訊員 張鵬)雖然渾身感覺“不得勁兒”,可輾轉多個科室檢查都不見異常,原是心病作祟。精神心理科專家表示,多數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軀體形式障礙,其中20%深信自己身體患病。

  40歲的王先生原本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這一切卻在5年前改變了。父親因病癱瘓,無人照料,同年,妻子失業。生活變故和經濟困難讓王先生承受了很大壓力。他想將父親送到福利院,又怕落下“不孝”罵名,只好多次向單位請假照顧父親。時間久了領導不滿,回家又面對受病痛折磨的老父和滿腹抱怨的妻子。漸漸地,王先生開始出現頭暈、頭痛、肩背疼痛、胸悶、心慌等症狀,覺得渾身都彆扭,但5年來往返多家醫院,做過的檢查數不勝數,始終無法確診。

  武昌醫院精神科陳漢華醫師介紹,在超負荷的壓力下或遭遇生活變故時,人們可能下意識地以身體症狀為由逃避社會壓力、自我安慰,以期減輕責任。在就診患者中,伴隨軀體障礙的患者比例正在逐年增加。他們一般都沒有器質性疾病,但卻出現明顯的焦慮、抑鬱、失眠、食欲下降、性趣減退等心理與生理症狀。20%的患者堅信自己身體患病,並因此惶惶不可終日,頻繁往返于神經內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等,往往經歷4─5年才找對精神心理科。

  陳漢華説,“心病”還需“心藥”醫。有精神疾患的病人應積極尋求家庭、社會系統的支持,增進與家人的溝通理解。積極樂觀的態度能夠在早期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問題,必要時則需尋求醫生幫助,給予抗抑鬱藥物和心理、認知支持治療。

  作者:武葉 張鵬

熱詞:

  • 患者
  • 軀體形式障礙
  • 症狀
  • 心藥
  • 胸悶
  • 心慌
  • 心理科
  • 患病
  • 渾身
  • 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