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3日,石家莊工商部門以商標侵權為名,開始查封市場上在售的iPad。雖然濟南市場尚未受到波及,但起訴蘋果商標權的原告方深圳唯冠表示,不排除在全國範圍內申請工商行政處罰。
受石家莊查扣iPad事件影響,13日,全國部分地區蘋果經銷商,開始主動將iPad下架以避免工商部門查扣。不過,省城多家蘋果專營店照常銷售蘋果iPad。銷售人員介紹,“我們沒接到下架的通知,銷售也沒感覺有什麼影響。”
對此,省城工商部門表示,是否對某一商品進行查扣,首先要有利益相關方提出申請,由工商部門認定符合相關法規條例後,方可執行行政處罰。
“除了我們向當地工商部門申請立案調查的,還有更多工商部門自發展開調查的。截至目前,共有9省近20家工商部門介入,未來還會有更多。”代理深圳唯冠訴蘋果iPad商標侵權案的律師馬東曉告訴記者。
目前,除石家莊工商部門直接查扣産品,北京工商部門判定蘋果公司應繳納罰款外,介入iPad侵權案的各地工商部門尚未開展行政處罰。
唯冠代理律師團隊表示,22日,唯冠發起的在中國禁售iPad的起訴將在上海開庭;同時,深圳高院正在審理中的iPad是否侵權案也將二審。
蘋果多國惹官司
去年聖誕節前,由於被競爭對手摩托羅拉指控iPod、iPhone和iPad侵犯其專利權,蘋果在德國遭受當地法院禁止銷售的判決,産品一度下架。
同時,由於蘋果與競爭對手HTC、三星和摩托羅拉在知識産權領域的競爭愈演愈烈,蘋果在日本、澳大利亞甚至美國本土等十余個國家,都遭遇禁售訴訟的困擾。一系列專利大戰各有勝負,但最近蘋果開始勝少負多。
工商出手查扣被指越界
漢卓律師事務所知識産權部首席律師趙虎13日表示,工商部門作出查扣iPad舉動的前提,是認定蘋果侵權行為已經成立。然而目前案件尚處於法院二審審理階段,且一審判決還沒有生效,工商機關過早認定侵權可能不當。
山東大學法學院知識産權研究中心崔立紅副教授也認為,在知識産權維權涉及司法訴訟時,工商執法要考慮法律與行政的邊界。
“很多時候,因為司法訴訟周期較長,法院判決執行比較繁瑣,不少維權方傾向於直接去工商部門申請行政執法。”崔立紅説,“但這更多適用於打擊假冒偽劣,尤其是因為商品質量問題擾亂市場,損害消費者實際利益時。”
“法院看的是所有權,工商注重的是維護市場秩序。兩者關注的重點不同,但相互之間也要有界限和次序。”崔立紅説。
崔立紅擔心,眼下各地工商部門已開始對蘋果iPad産品進行查扣,但如果最終法院二審判決結果認定蘋果侵權行為不成立,工商的查扣便有無據可依之嫌,其中對蘋果造成的損失如何補償,又將是一件漫長而複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