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泰來農人合作社書寫農業新篇章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6日 12: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北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北網齊齊哈爾2月14日訊 “自從加入了合作社,俺發展水稻生産不僅收入高了,還比以前省心了。”説起現在的日子,泰來縣克利鎮四間村村民馮國有一臉笑容。

  一直以來,馮國有都是靠種水稻為主要經濟來源,由於傳統的水稻種植受品種、市場和銷路的影響,收入很不穩定。2008年馮國有加入了農人科技種植合作社後,不僅種子、肥料都由合作社提供,每年節支8000元,種出來的水稻由合作社統一收購。他説:“加入了合作社,水稻畝增産40公斤,出米率高0.07%,每公斤比市場價還高出0.10元,我家的100畝地秋後一算賬比沒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增産4000公斤,增收達2萬元。”

  “咱沒加入合作社可真是後悔,同樣的地,産量就不如人家,尤其是賣糧時真讓人眼紅,出米率低0.02%,沒按合作社技術規程種植,合作社不收不説,一公斤還比入社的社員少賣0.10元,裏外一返一畝地少收入100多元。今年我説啥得加入合作社。”四間村村民白雲海説

  泰來縣農人科技種植專業合作社是以股份制分紅、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引導農民向農業科技化、規模化、品牌化、産業化方向發展。2002年,由來桂山&&組建了泰來縣農人農業技術研究會,2007年合作社法頒布實施後,于2008年初重新整合組建了泰來縣農人科技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採取“統一種植規程、統一品種、統一肥料、統一插秧、統一收割、統一銷售品牌,分戶收穫”模式進行,合作社現有社員815人,耕地3.8萬畝,並且全部實行無公害種植,年收穫水稻2.2萬噸。年均增産水稻2000噸,社員年均增收600萬元。

  為了增加社員收入,實現水稻“過腹增值”,2010年合作社投資建設日産120噸水稻加工廠,註冊了“黑土農人”、“寒地美希”、“齊嫩湖畔”三個商標,“齊嫩湖畔”商標已獲得國家有關部門的綠色有機食品標誌認證。由於合作社對水稻生産從測土配方施肥、種子選擇、田間作業等環節實行全程服務和監控,確保了水稻質量。好稻出好米,由於水稻質量好,品質優,産品遠銷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南京、哈爾濱等大城市,深受消費者歡迎。

  談起辦社的初衷,合作社理事長來桂山告訴記者,近年來,經濟發展了,但沿襲傳統種植的農民卻怎麼也走不出種地不增收這個怪圈,很多農民不是因為莊稼品种老化、質量差,賣不出好價錢,就是因為不懂管理技術産量上不去。有的因為買了假冒農藥使得莊稼大面積減産,或者因為聯絡不到客商,農産品賣不出去。許多農民都種了一輩子地了,現在不知道種啥好了。只有把農民組織起來,對土地實行産業化經營,對耕作實行系統化、科學化管理,才能有效解決戶戶單幹帶來的這些問題。而組織農民的一個有效辦法,就是辦個合作組織。每個農民只要以土地經營權收益便可成為社員,並從中享受各種優厚的待遇。”

  據了解,目前在泰來縣有各種種植合作社300個,擁有社員達15000人,經營土地60萬畝,年産糧食達38萬噸,通過合作經營年均畝節支60元、畝增産糧食30公斤。

熱詞:

  • 農人
  • 出米率
  • 測土配方施肥
  • 農業科技化
  • 農業技術
  • 泰來縣
  • 增産
  • 專業合作社
  • 齊嫩湖畔
  • 發展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