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國羽無需為“讓球”買單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6日 01: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集團優勢引發“酸葡萄心態 ”

  近來,世界羽壇颳起了一股指責國羽“讓球”的風波,始作俑者無非是亞洲少數幾個羽球強國的媒體。儘管國羽也多次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回應,但卻無法杜絕。其實,這種酸葡萄心理産生的根源,是中國羽球的集團優勢所致。

  國羽集團優勢強大

  從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首奪奧運金牌開始,連續三屆奧運會國羽共獲得了10塊金牌;亞洲列強分得了三金,歐洲選手則無一金入賬。分析下來,國羽之所以成功,除了將帥齊心、選手努力之外,更得益於國家隊常年奉行各年齡段選手統一選拔、集中培養的全國一盤棋政策。人才輩出、幾無斷檔,不僅確保國羽長盛不衰,而且逐漸形成了強大的集團優勢。

  奧運積分是“罪魁禍首”?

  從1992年羽毛球正式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開始,對各國參賽人選的資格認定便在不斷地變化。從最早的世界排名前16到北京奧運會前實施的奧運積分制度規定:一協會最多單項參賽為3人,且前提是排進前三。這一規定可以説在某種程度上是限制中國隊一家獨大。

  而近年來,世界羽聯為了推廣項目影響力,加大了比賽的密度,同時對參賽和傷退也做出了嚴格的要求和規定。相比之下,各國和地區選手面臨同樣的比賽壓力,而在單場淘汰制的比賽之下,高水平的中國選手更是首當其衝,其體能下降和傷病的發生率自然遠遠高於其他對手。

  既要保持充沛的體能作賽,又要爭取到必要的積分,就必須對賽事做出必要的選擇。這是包括國羽在內的所有協會球員的共識。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正是奧運積分所迫,以及賽事過於稠密,才造成了有選擇性參賽以及保護性傷退的現象出現。

  “皇上不急太監急”

  按説,奧運積分以及賽事稠密對國羽的傷害最大,既限制了參賽人數,同時也破壞了國羽系統訓練的完整性。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國羽對比賽的選擇以及選手傷病的主動保護上,採取了積極的應對。而那些難免出現的傷退情況,也都是在世界羽聯的監督下所為,無一受到世界羽聯的指責,但卻引來對手毫無根據的質疑。這種“皇上不急太監急”的杜撰與猜測居然能形成輿論實屬不正常,也就不難理解李永波每每回應時為何都不那麼客氣了。

熱詞:

  • 讓球
  • 選手
  • 參賽
  • 世界羽壇
  • 羽聯
  • 賽事
  • 球員
  • 皇上
  • 太監
  • 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