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吉林"新鷹王"收徒 "鷹屯"傳承滿族古老鷹獵文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5日 12: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國首個鷹獵文化保護傳承基地在吉林“鷹屯”建立

  新華網長春2月13日電(記者周長慶)為加速對具有世界意義的鷹獵文化資源的搶救、保護、傳承,“吉林省鷹獵文化保護傳承基地啟動儀式”日前在“鷹屯”——吉林市昌邑區土城子鄉漁樓村舉行。

  儀式上,有八名徒弟以傳統方式向“新鷹王”李忠文拜師,他們分別是近幾年在“鷹屯”涌現出來的優秀的鷹獵文化傳承人,並有著為全國重要機場充當馴鷹驅鳥經歷的人物。

  據悉,這是吉林省乃至中國首個鷹獵文化保護傳承基地,將全面保護這裡的自然、環境和傳承人,並給傳承人創造更多走向社會、走向世界的文化平臺,讓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聰明才智,併為部隊和國家培養更多的馴鷹驅鳥“技師”。

  據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專家組組長曹保明介紹,鷹是中國北方民族乃至世界很多民族心中的神鳥,馴化獵鷹是吉林人古老的傳統技藝,其淵源可追溯至滿族的先民女真人。女真人狩獵,以鷹犬為伴,他們把獵鷹叫做“海東青”,意為“從大海之東飛來的青色之鷹”,馴鷹的傳統在這裡流傳了近千年。松花江邊這個叫“打漁樓”的村子曾是金代文明的發祥地,清代順治十四年(1658年)在松花江畔設立了“打牲烏拉總管衙門”,這裡便成為滿族“狩獵八旗”兵丁世居的基地。自此,為清廷捕魚、馴養獵鷹並進貢就成為這個村滿族男子光耀門楣的使命。

  數百年間,“打漁樓村”傳承了古老的鷹獵文化,培養了諸多馴鷹和養鷹能手。至今,這裡300多戶滿族人家仍然保持著捕鷹、馴鷹、養鷹的傳統,全屯有“鷹把式”(馴鷹能手)70余名,其中趙明哲已被認定為中國民間文化“海東青馴養”的傑出傳承人,被譽為“鷹王”。現在居住在此村的滿族關、趙、楊、奚、付、曾、劉等家族都是鷹獵文化的直接傳承家族,漁樓村(現名)因此被譽為中國“鷹屯”。在每年春天,“鷹屯”的獵手們依然傳襲著滿族古老的傳統思想和做法,將鷹放歸自然,讓其回歸自然去生兒育女,延續人類與自然的和諧規律。

  近年來,“鷹屯”和這裡的文化越來越受到關注,國內外一些空軍和民用機場都慕名而來,他們想從一些馴鷹高手中選取具有優秀技能的人去馴鷹驅鳥,保護機場安全。他們首先看中了李忠文和曾凡吉。當時某軍空軍機場上空大量燕子飛來,影響飛機起降,李忠文説他可以在五分鐘內讓燕子離開這裡,果然,他馴養的蒼鷹一齣手,燕群就被這個厲害的天敵嚇得飛離機場。李忠文從此被軍方錄取,並且獲得了“新鷹王”的稱號。

  201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比利時、法國、西班牙、蒙古、沙特阿拉伯等11個國家發出提案,將“鷹獵文化”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列入名錄並獲得批准。

熱詞:

  • 鷹屯
  • 鷹王
  • 滿族
  • 傳承人
  • 文化保護
  • 打牲烏拉
  • 鷹獵
  • 馴鷹
  • 收徒
  • 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