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昆蟲化石再現1.65億年前蟋蟀叫聲(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4日 20: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科技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多虧在中國發現的化石,遠古蟋蟀的叫聲已經重新塑造出來

  顯示蟋蟀進化過程的圖表  北京時間2月11日消息,英國布裏斯託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讓生活在1.65億年前的一種史前昆蟲的叫聲重新響起,再現了目前已知世界最古老的“情歌”。

  至今才有記載的這種已經滅絕的蟋蟀的叫聲,是利用在中國東北發現的化石的微小翅膀特徵重塑的。它令我們現在也能聽到恐龍和夜間徜徉在侏羅紀森林裏的其他動物曾聽到的聲音。大約1.65億年前,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原始灌叢蟋和不斷鳴叫的兩棲動物是第一批産生喧鬧叫聲的動物中的一部分。現在的灌叢蟋──又稱樹螽,利用一個翅膀上的牙齒摩擦另一個翅膀上的撥子産生交配叫聲,但是它們的遠古祖先是如何産生聲音的,以及它們的叫聲聽起來是什麼樣子,至今仍不得而知。

  發現幾種昆蟲化石的中國古生物學家,其中包括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的顧俊傑(Jun-Jie Gu)和任東(Dong Ren)教授聯絡了布裏斯託大學生物學院的昆蟲叫聲和聽力生物學專家費爾南多-蒙蒂勒格爾-扎帕塔博士及丹尼爾-羅伯特教授。該科研組還與美國勘薩斯大學昆蟲進化學頂級專家邁克爾-英格博士合作。

  中國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保存相當完整的侏羅紀中期的灌叢蟋化石。該樣本的翅膀特徵保存相當完好,借助光學顯微鏡就能清楚看到它的發聲器官。以前通過昆蟲化石從未獲得這種信息。它被證實是一種新化石動物,並被這個北京-堪薩斯科研組命名為Archaboilus musicus。

  蒙蒂勒格爾-扎帕塔和羅伯特研究了這個化石的發音器官的解剖學結構,並把它與59種現有灌叢蟋進行對比。他們得出結論,這種動物一定産生非常悅耳的聲音,這些聲音是純粹的單一頻率。

  羅伯特説:“這一發現表明,大約1.65億年前侏羅紀中期的動物可能已經開始利用純音進行交流。對Archaboilus和現有灌叢蟋來説,歌唱是吸引異性的重要成分。發出嘹亮清晰的聲音宣告了它的存在、位置和歌者的品質,雌性根據聲音判斷是否做出響應。利用單音,雄性的叫聲能夠傳播更遠,更有效,而且雄性可能比雌性更愛唱。然而,這也令雄性更易被那些能夠聽到這種交配叫聲的天敵發現。”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6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報》上,它暗示1.65億年前的聲環境已經相當熱鬧,當時已有兩棲動物和其他節肢動物等很多動物在同一時間放聲高歌,而且還有瀑布、溪流和風産生的聲音作為背景音。(孝文)

  來源:新浪科技

熱詞:

  • 叫聲
  • 昆蟲化石
  • 蟋蟀
  • 灌叢
  • 情歌
  • 雄性
  • 兩棲動物
  • 布裏斯託大學
  • Archaboilus
  • 美國科學院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