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農技推廣,亟待建立新體系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4日 13: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報業網-新華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一次全省農業會議上,一位領導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他到泗洪縣上塘鎮調研,有個農民反映,他買不到省農科院培育的網紋甜瓜新品種“珍珠”種苗,希望領導幫忙打個招呼,多賣點苗給他。這件事説明,科研機構育出了新品種,如何及時有效地傳遞到農民手中轉化為生産力,還是個問題。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業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也是我省農業技術部門和科研人員多年來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標。5年來,省農科院培育出省級以上審定或鑒定新品種89個,獲得國家發明專利99個,鑒定科技成果31項。而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武運粳21號、23號、24號,不僅米質好,且畝均增産達5%-10%。

  “增産幅度這麼大,在育種領域是了不起的成就。”該所負責人告訴記者,武運粳21號和24號已分別成為蘇北、蘇中地區的當家品種。不過,由於推廣體系不很健全,很多農民並不清楚科研單位有什麼新品種。蘇南某市一位農民種了2000多畝糧食,這幾年仍一直採用武進水稻研究所早些年培育的品種,至於優質高産、適宜在蘇南栽種的新品“武運粳23號”,他聽也沒聽説過。更讓人擔心的是,這位種糧大戶收穫的稻穀,多數賣給了種子公司,意味著這一已經落伍的品種未來幾年內還會在當地推廣。

  江蘇裏下河地區農科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程順和説起良種推廣難,困惑更多。他告訴記者,現在國際小麥市場經常波動,一些進口美麥、澳麥的國內公司,最近將目光瞄向了江蘇市場。裏下河農科所的揚麥系列都是不錯的弱筋小麥品種,市場需求很大,但目前的種子經營體系,使得實現大規模種植變得很難。由於新品種要收權益費,種子公司是自主經營的,成本必然打入價格,這樣新品種價格就提高了。此外,種子企業經營什麼種子就宣傳這個品種,最賺錢的品種當然不見得是最優質的品種。

  程順和院士還説,現在良種推廣必須招標,這種方法當然是合理的,但很多種子公司都想去推介自己的品種,希望能夠中標。國家給種糧農民發放良種補貼,本意是讓農民購買最優秀的種子,但由於種子市場有利益驅動,農民是不是就能買到真正的良種?因此,他認為,政府希望做大做強種業,扶持組建種業龍頭公司來跟國際競爭,但是國內也必須有競爭,在市場機制下幫助他們成長。如果只有少數幾家種業企業壟斷,就會出現科研成果産業化的“中梗阻” 現象。

  “除了農民不一定能買到真正的良種,現在還存在農技推廣體系斷層現象。”武進水稻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水稻育種專家鈕中一告訴記者,目前的農技推廣體系不是垂直管理的,縣級農業部門與鄉鎮農技部門存在脫節現象,因為鄉鎮農技部門的人員安排權在鄉鎮,很多鄉鎮農技機構就有不少不懂農技的人,而到了村一級,更談不上有專業的農技推廣員了。

  本報記者 鄒建豐 周靜文 夏丹 朱新法

  作者:鄒建豐 周靜文 夏丹 朱新法

熱詞:

  • 農技推廣體系
  • 新品種
  • 中央一號文件
  • 建立新體系
  • 種子公司
  • 良種補貼
  • 水稻研究所
  • 珍珠
  • 增産
  • 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