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香港前英軍軍火庫150年來首次對外開放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4日 0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軍火庫裏唱戲,應該是一件很酷的事。位於香港金鐘的前英軍軍火庫,活化以後成為亞洲文化交流平臺。其中舊軍火庫B,11日剛剛舉辦了粵劇表演,而12日晚是菲律賓歌手的慈善音樂會。而舊軍火庫A正在舉行的“緣生意轉:佛教的藝術”展,來自於中國、日本、泰國的藝術家們用現代手法詮釋古老的亞洲宗教。

  在成為美國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新會址以前,這個軍火庫曾經是維多利亞軍營的一部分。維多利亞軍營于1843年至1874年間正式建立,是英軍最早期在港興建的軍營,二戰期間曾被日軍短暫徵用。1979年香港政府接管。軍火庫佔地1.4公頃,有四棟歷史建築,其中三棟一級歷史建築分別為舊軍火工場、舊軍火庫A、軍火庫B。

  當時,就在軍火工場的厚墻內,炸藥被製成炮彈,再用小車沿軌道運出,最後運往現在香港灣仔的軍器廠街裝船。二戰期間,日軍攻佔香港,潰敗的英軍在這裡的火爐中燒燬了大量機密文件。而不遠處的馬己仙峽及馬己仙峽道,也有意見認為是因軍火庫得名,因馬己仙為magazine的粵語音譯,而magazine意為軍火庫。

  現在,在根據資料修復了紅色瓦頂和木吊扇之後,軍火工場成為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行政樓。軍火庫A的厚墻裏也不再儲存炸藥,而是變成了展覽館。軍火庫B活化為表演劇場,它的U型回廊裏,閃過的不再是軍人巡邏的身影,而是演出間隙衝涼、換衣服的藝人。分隔兩個軍火庫的安全土堤上,樹木鬱鬱蔥蔥。

  該項目獲得香港政府支持,用時超過6年,目前已斥資約3.9億港元,其中1億港元來自香港賽馬會捐助。在活化的過程中,曾經挖掘出4門大炮,現存于香港海防博物館。如果要租用場地舉辦活動,則必須是有關政經、文化及藝術活動,曾有服裝品牌以100萬港元要求租借場地被拒絕。

  經歷約150年滄桑,前英軍軍火庫如今第一次對外開放。這個活化項目被亞洲協會稱為是“連接了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政府與私人機構成功合作的典範。而參與項目的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助理教授李浩然曾指出,香港很多軍事遺跡如防空洞已經消失在中環、灣仔的現代化街道中,但此項目卻是成功保育的例子。這些廢墟背後的故事,是港人世世代代不可以忘記的集體回憶。(中新社記者吳冠雄)

熱詞:

  • 軍火庫
  • 英軍
  • 香港海防博物館
  • 香港大學
  • 歷史建築
  • 日軍
  • 軍營
  • 二戰期間
  • 藝人
  •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