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雷鋒家鄉:倡導“這是我應該做的”成人際流行語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4日 05: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長沙2月12日電(記者蘇曉洲 譚暢)雷鋒故鄉長沙市12日發出倡議,把伴隨雷鋒精神問世的一句“這是我應該做的”作為廣大志願者乃至人際間的流行語,讓“這是我應該做的”融匯在志願服務和社會生活中,發揚光大雷鋒精神中樸素而崇高的道德自覺。

  12日清晨,長沙數以千計的各行各業志願者和一些來自海外的“洋義工”,聚集在長沙賀龍體育館東廣場,舉辦“推廣雷鋒故鄉流行語——這是我應該做的”主題活動。

  據介紹,由於《雷鋒日記》裏最樸實、最感人的一句話——“這是我應該做的”最能反映雷鋒內在的道德自覺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長沙市委、市政府於是倡議把“這是我應該做的”作為雷鋒故鄉的流行語,通過各種方式讓“這是我應該做的”紮根長沙,使雷鋒故鄉成為道德建設高地。

  在長沙倡議活動現場,十多位外籍人士引人注意。英國人傑夫希爾在長沙擔任照料孤殘兒童的義工已有幾個月。通過旁人介紹雷鋒和“這是我應該做的”這句話的含義後,傑夫希爾深有感觸地説:“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把雷鋒作為榜樣讓人們學習很有必要。而學會説‘這是我應該做的’,則能讓這種學習變得更有意義。”

  一些參加活動的志願者説,拾金不昧、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等善舉中一句“這是我應該做的”,得到幫助的人會記得一輩子,對社會堪稱一次“道德涵養”。而孝老愛親、盡職盡責、奉公守法、文明禮讓、愛護環境等行為如果得到稱讚,一句“這是我應該做的”,能讓人更加明了做人的根本、責任和擔當。

  此外,記者從長沙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了解到,長沙30萬志願者所涉及的各行各業,從電子屏、引導臺、名片到各種主題活動、崗位承諾、公益廣告、新聞宣傳、網絡互動等,都將出現能體現行業特色的“這是我應該做的”。

  雷鋒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長沙望城縣簡家塘一個貧苦農民家裏。他20歲參軍,在工作中任勞任怨,在生活中熱心幫助別人,1962年因公犧牲,年僅22歲。毛澤東曾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大家學習雷鋒精神。雷鋒成為“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代名詞,在中國家喻戶曉。

熱詞:

  • 雷鋒日記
  • 流行語
  • 人際
  • 道德自覺
  • 公益廣告
  • 新聞宣傳
  • 精神境界
  • 志願服務
  • 因公
  • 網絡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