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田頭"活魯班"農閒忙"發明" 泖港農民改造、發明農機具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4日 04: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兩天,松江區泖港鎮黃橋村家庭農場承包戶張小弟一邊在田頭忙著春耕,一邊準備購買2000多公斤廢舊鋼材,爭取早日“鼓搗”出一個液壓自卸車廂,以減少村裏清掃垃圾時的用工量。農閒之餘愛“發明”,張小弟這幾年可真沒閒著,自2009年至今,他每年花費一萬多元,先後改造、發明了直播機、輸送機等五樣農機具,正兒八經一個田頭“活魯班”。

  2月7日上午,在領著記者參觀完屋前整齊擺放成一排的“作品”後,張小弟在家中拿出紙筆,有模有樣地畫起了他改造直播機的“結構示意圖”:“常規直播機拉出的溝淺,谷種撒在低窪處,一遇下雨天,谷種就容易爛在田裏。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我在直播機的底板上加了一排高8厘米的三角鐵,種子也改為撒在直播機‘走’過後留下的一條條突起的田泥上。”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手術”,作用明顯──田裏秧苗植株密度更合理了,病蟲害也少了許多。

  為何要費時、費力、費錢搞“發明”?種了一輩子莊稼的張小弟表示,他起初只是想減少農忙時的用工量和人工成本,“這幾年,越是忙,越是找不到幫忙幹活的人。急也沒用,只能‘排隊’乾等著,要麼出比別人更高的價錢。”也正因了這些“刺激”,簡單實用的輸送機就被他“折騰”出來了。原來,以前售糧時,一卡車要裝700袋、每袋重45公斤的稻穀,這些稻穀用人力扛到車上,裝滿一車沒有3個小時不行。效率不高不説,幫忙幹活的人也是累得苦不堪言。而用了輸送機後,不僅裝車時間減半,人工費也省了。

  張小弟説,他的那些所謂的“發明”,其實大多是廢物利用,變廢為寶。就拿“輸送機”來説吧,就是利用“老邁”的收割機做的底座。

  心“靈”手也巧,張小弟的名聲越來越響。去年他承包的168家庭農場畝産達到650公斤左右,遠高於全區“平均值”,而他的人工成本則要比其他農戶少許多,畝均只有350元。

熱詞:

  • 發明
  • 田頭
  • 農機具
  • 張小弟
  • 輸送機
  • 農民
  • 直播機
  • 小手術
  • 平均值
  •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