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現場目睹《四分三十三秒》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4日 04: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任海傑

  美國著名先鋒音樂家約翰 凱奇的作品中,最出名的大概就是他的無聲音樂《4分33秒》。去年我曾在上海音樂學院首次現場目睹了(不是聽,而是看)《4分33秒》的表演,這很可能也是這部“名作”在上海的首演。

  舞臺上一邊是一架鋼琴,一邊是一張桌子。桌上一杯水,桌旁一架樂譜。

  美國鋼琴家托馬斯 羅森克萊走上舞臺,向聽眾致意後,在桌子前坐下,將樂譜翻到“1”(意為第一樂章),靜默;過了一會,將樂譜翻到“2”,再靜默;再過一會,將樂譜翻到“3”,繼續靜默;又過了一會,他將譜子“3”取下,在桌子上折疊成一架飛機,拋向聽眾,然後將桌上的一杯水慢慢喝完,站起,聽眾鼓掌。

  這就是《4分33秒》的演出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場內有拍照聲、扭動座椅聲、咳嗽聲……

  當然,這是《4分33秒》的創新版,主要是增加了表演的成分。最原始的演出“版本”是:鋼琴家坐到鋼琴前,打開琴蓋,默坐4分33秒。然後起身,向觀眾鞠躬致意。

  凱奇想用《4分33秒》告訴人們:藝術和生活的界限應該被剔除。生活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無聲中包含著有聲。

  説得似乎有理,然仔細一想,這僅是一種哲學理念。藝術和生活怎麼可能會是一回事?如果藝術等同於生活,人們還需要藝術嗎?藝術還有存在的理由嗎?如果《4分33秒》也算是音樂藝術,那豈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音樂家?

  有趣的是,凱奇的老師、新音樂的鼻祖勳伯格當年就如此説:“凱奇是個發明家,不是作曲家。”這就有意思了,新音樂的祖師爺不欣賞新音樂的繼承者,這本身就説明了新音樂創作中所存在的無序和無標準。

熱詞:

  • 4分33秒
  • 樂譜
  • 新音樂
  • 凱奇
  • 版本
  • 3
  • 名作
  • 音樂家
  • 靜默
  • 鋼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