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宜興市湖父鎮生態治理成績斐然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14: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年剛過,江蘇宜興市湖父人便忙碌開了。2月9日,儘管春寒料峭,但在我們途經的永紅澗,水利整治工地人頭攢動,熱火朝天。

  永紅澗的上遊,是太湖之源。為了還太湖一湖清水,湖父鎮傾全鎮之力,在一期治理過後,今年再投入上億元進行生態整治修復工程。

  竹海深處的張陽村是湖父鎮生態整治的示範村。棟棟白墻紅瓦的小樓,掩映在綠樹叢中;通往各家的水泥路面平整乾淨,一條小溪穿流而過,清澈見底。村黨總支書記李上彬迎上來,對我們説,幾年前村裏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他指了指對面的一座山,山體上裸露著白色的岩石,那是張陽村民心裏的痛。

  湖父的山體大多是石灰岩,用火藥一炸,用挖機一挖,便是上好的建築材料。當年村民亂採濫挖,再加上興辦的數十家化工、建材等企業,“青山被挖得千瘡百孔,天空被熏得灰濛濛一片,河水被污染得連稻子也長不了”。

  如何從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轉變?從2006年開始,市裏下決心轉變發展思路,宜興市關停了800多家化工、琉璃瓦企業,湖父鎮2萬多居民開始告別傳統“靠山吃山”的生産、生活方式,並逐步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之路。

  張陽村村民呂化群從前開過礦,如今他和村裏人一起做起了樹樁苗木生意,從外地買來樹苗經過一兩年時間的培育,可以數倍的價格出售,利潤相當可觀;村民李小元則承包30畝林地種青梅,年收入也有五六萬元。李小元告訴記者,他女兒在鎮上教書,現在更願意回村住,因為村裏空氣更清新、環境更優美。

  為了讓環境更美麗,溪水更清澈,張陽村建設了無動力污水處理系統,記者在張陽村玉女組的路旁,看到了一個水泥池,池裏種植著綠草,全組所有生活污水都經此實現達標排放。同時,全村17個自然組還都聘請了保潔員,負責衛生清潔。據記者了解,“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理模式,如今在湖父已全面啟用。

  遠不止一個張陽村。在湖父,有一半家庭從事盆景培植,鳥語花香,生態環境令人心曠神怡,每立方厘米空氣中的負氧離子量和常態水質均超過國際一級標準;20萬畝竹海,更成為湖父發展旅遊業的一塊金字招牌。

  2012年,湖父鎮繼續提升標準,加大美麗鄉村建設,總投入超過2億元,全鎮八成以上村莊基本實現環境整治全覆蓋,成為宜興市生態村莊建設的排頭兵。湖父鎮黨委書記沈曉紅表示,門前有田園、屋後有花園、生態有果園、休閒有公園,是湖父人的幸福新追求。

  中午,在公路邊“籬笆園”農家樂飯店就餐的人不少,老闆黃亞雲説,今年過年生意出奇的好,就是隨便從山裏採根竹筍,客人都當個寶,這一切都拜良好的生態環境所賜,“水好空氣好,城裏人來了都不願意走”。

  徜徉在湖父的山巒村落間,近處水波粼粼,遠處蒼翠碧綠,滿眼好生態,處處如詩畫。

  記者站在費孝通先生題寫的“太湖之源”石碑前,看著清澈見底的山溪水靜靜淌過,流向太湖,流向遠方。

  太湖之源,秀水青山。

  碧綠竹海,令人留戀。

熱詞:

  • 父鎮
  • 張陽村
  • 生態整治
  • 生態治理
  • 太湖
  • 宜興市
  • 竹海
  • 碧綠
  • 溪水
  • 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