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非常響,特別近》:戴德利美國化的第一步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10: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騰訊娛樂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非常響,特別近》海報

  用《特別響,非常近》給“911”十週年獻祭,史蒂夫 戴德利選此題材做美國化第一步,路線還是保守謹慎型的。一切都帶著他的標簽:唯美配樂一路催化著情緒,鏡頭所到之處沒有不考究精緻的,所糾結的母題還是人內心的壓抑與痛苦,甚至連主演的小男孩都同其處子作《跳出我天地》時的傑米 貝爾有五成相似……但保險並不等於成功,這位惜墨如金的英國導演,終於在其穩如泰山的從影業績上,灑上一滴礙眼的墨跡,為“通向好萊塢”這條路上再添一枚水土不服的傷兵。

  説來,戴德利在本片中總共只犯了一個錯誤──對小男孩的處理,但卻是釜底抽薪的大錯。本該作為線索串起911後群像的角色,被戴德利扶成主角。敘事空間的偏移,造成那些廢墟重建後或苦難深重、或嘗試微笑、或渴望關愛、或拒絕溝通的臉孔,真的就成了地圖上的一個坐標,自製畫冊上的一張臉孔。觀眾對他們的印象,還不如對孩子做手工的創造力和執行力來得深。

  如果説,對敘事主線的處理,是導演的自覺取捨──避免大而化之的群像狗血,凸出個體的情感體驗,倒也符合戴德利的作者氣質。但具體到承載影片戲劇張力的小男孩本身,估計就有太多導演都不可控的因素了。

《非常響,特別近》劇照

  有種説法,這世上最容易動人的戲,屬於孩子和動物。戴德利不是沒拍過孩子,只是沒拍過這麼煩人的孩子。八九歲的男孩,本來就貓嫌狗厭。討喜的做法,是設置個更喧鬧的情境,比如《小鬼當家》。若想要搞點深層的,推薦斯派克 瓊斯《野獸家園》的做法,讓孩子大多數時間閉上嘴。戴德利是選了個長相機靈的孩子,但他不僅銀幕表現力遠遠不夠,還讓人操心到生厭。

  除了911那日,躲在床底、背過身去一場戲,影片通過對表演細節的設計,達到了情緒目的外,其他的戲份都缺乏感染力。作為災後情緒失控的孩子,他選擇奔潰的方式是惡言惡語、多言多語──和著一直拽在手上的響鈴鼓,所到之處讓人頭腦發脹。即便對他的困境感同身受,看著一眾同樣需要治愈的大人被他傷害,同情分也逐步降低。而當主情節部分已全是他的各種喊叫,《特別響,非常近》為彌補其表演上的空洞,又加了註釋意味的孩子內心獨白──更是吵得要命。

  必須承認的是,在如此嘶聲力竭的彌補局面下,戴德利對情緒的把控力仍能時時戳中淚點(這樣的時刻都發生在孩子閉嘴的時候),可見素日的深厚積累。當年邁的奶奶默默坐到椅邊,忍住淚擔憂床底下嚇得要死的孫子;當桑德拉 布洛克飾演的母親,為兒子的搜尋之旅一家家走訪解釋──這些偏靜默性質的細節,讓戴德利回到擅長領域,壓抑的痛,也讓人遺憾影片未曾多分出空間給這份母性的親情。

  文/Friday

熱詞:

  • 戴德利
  • 孩子
  • 911
  • 美國化
  • 非常響,特別近
  • 影片
  • 小鬼當家
  • 導演
  • 特別響,非常近
  • 跳出我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