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專家:非遺生産性保護要守住傳統技藝和製作底線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10: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北京2月11日電 (記者應妮)正在此間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成果大展”以巧奪天工讓人大開眼界,對於“生産性保護”這樣一個中國特色的作法,非遺專家10日在此間強調,一定要守住傳統技藝和手工製作的底線。

  10日,由文化部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承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座談會”舉行,民俗學者、“非遺”保護專家以及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項目保護單位代表等會聚一堂,聚焦本次展覽,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傳承與發展諸問題展開熱烈研討。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海霞表示,什麼是生産性保護這個問題很多傳承人和媒體都在問她。而這個概念在民眾層面的認知上還有一些模糊的地方,比如説很多人覺得生産性保護就是商品化、就是市場化,東西要賣、要上市。“我們強調本身的材料,堅守傳統技藝是我們生産性保護的前提”。

  要守住“生産性保護”的底線這一觀點引起與會者共鳴。中國民族醫藥學會主任醫師諸國本主張,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統工藝,要追求精益求精,不要求供不應求。南京大學教授徐藝乙説:“從政府部門到傳承人,一定要守住一個底線──生産性保護的核心是為了傳承。有一些品類做大不一定就做強了,探討其獨特的品味恐怕比單純追求産業規模要重要得多。”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魁立則希望全國各級的傳承人在開發自己的新産品的時候,不要忘了傳統工藝符號的保留和傳承。他舉例全國四大名繡,地域文化的特色越來越弱,就是因為工藝符號日益代替了地域文化的特色。

  文化部非遺司副司長馬盛德表示,文化部近期出臺了《文化部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的指導意見》,“堅持傳統工藝流程的整體性和核心技藝的真實性”在其中出現了七次之多,這就是我們生産性保護裏面最核心的部分。

  他強調,生産性保護當中要守住我們的底線,這個底線就是手工製作的特色。“比如,唐卡一定要手工繪製而不能機械複製,必須用礦物質原料而不能用水彩替代。每個門類的項目都不一樣,但只有守住底線,傳承文化、弘揚文化的底線才能守住。”

  “一定要克服急躁的急於求成、經濟第一、冒進的心理,生産中不能一味追求經濟利益。文化的傳承需要有些耐心、有些等待,有時候還需要一些寂寞,可能還會有一些孤獨,但是我們一定得要堅守住這個陣地,堅守住這個底線。”

  此外,馬盛德特別指出,非遺對生産性産品的自身的品質也需要提高,不能老出一些粗放型的。除了要保持傳統的核心技藝以外和工藝流程以外,還要引入一些現代的設計理念。但同時非遺的生産性産品,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端,不能成為普通老百姓完全望而卻步的一個奢侈品,一旦遠離民眾生活就悖離了我們的保護初衷。完

熱詞: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傳統技藝
  • 底線
  • 保護
  • 傳承人
  • 傳統工藝
  • 藝術研究院
  • 守住
  • 傳承與發展
  •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