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申城可否也建病理會診中心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03: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患者手拿一份病理組織,四處找專家讀片出報告……在診療過程中,類似情形並不少見。前不久,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技術支持下,浙江寧波成立了全國首家區域化病理會診中心,統一診斷患者病理切片並出具報告,大大方便了患者。

  寧波市的探索舉措,申城能否“複製”?資源集約整合後,患者及醫院又將得到哪些益處?

  資源集約整合縮短服務時間

  數據顯示,上海共有131家病理科室及機構,其中二、三級醫院病理科有123家,另外8家為獨立實驗室。照理,病理科室分佈廣泛,患者應該感受到便捷,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杜祥教授説,由於不直接産生經濟效益,不少醫院病理科室發展滯後,人員設備配置不齊,無法開展先進的免疫組化、臨床個體化治療,導致患者無奈四處求診。以腫瘤醫院病理科為例,每年超過50%的病理組織來自外院,會診需求居高不下。

  將分散的病理資源“化零為整”,最顯著優勢是提高服務效率。寧波的成功經驗證實了這一點:在短短四個月試運行階段,組織病理平均出報告時間縮短至4.74天,內鏡小標本等平均出報告時間縮短至2.45天,較以往有明顯改善。許多患者感嘆,價格沒變,卻不用往返了,等候時間也少了。專家表示,在病理診斷需求更集中的上海,建設病理會診中心應是大勢所趨。

  同城一張病理報告凸顯質量

  多位醫學專家表示,即便核磁共振、CT等影像診斷技術不斷發展,但迄今,病理診斷仍是臨床診斷唯一的“金標準”。病理診斷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體醫療水平。然而,去年一項調查暴露了申城病理行業的諸多不足:131家病理科室及實驗室裏,空間標準不達標的佔75.6%,人員配備不足的佔65%,設備超期使用的佔40%。在規模較小的病理科室,生物安全分區無法隔離,冰凍切片甚至置放在走廊;而在三級甲等醫院,病理專業醫生的缺口仍有25%,技術人員的缺口達到50%。

  整合病理資源之後,寧波開展了“同城一張病理報告”的嘗試。會診中心下屬六家分中心,分別承擔收集樣本、冰凍切片、出報告等職責。杜祥教授認為,這種集中投入、分工細化的模式,一改以往“各自為政”狀況,人才隊伍有望更專業,設備也可得到更新。更重要的是,病理診斷同質化,還將為臨床診療規範奠定基礎。

  政府主導應是整合的關鍵

  區域性病理會診中心,能否成為扭轉學科發展的“良藥”?這種模式又該如何在申城“植根”?業內人士認為,想要達到良好效果,政府主導是先決條件。迄今,依靠“人眼”來判定的病理診斷,收費明顯低於依靠儀器的影像診斷。因為不直接創收,病理科的發展態勢與其學術地位不相適應。專家建議,按照上海的城市規模,可在不同醫學院系統、區縣範圍分別建立病理會診中心,覆蓋周遭醫療機構的病理診斷需求。作為獨立的診斷機構,政府應在人員待遇、資金投入上有所保障,鼓勵學科進步、保持應有的公益性;此外,會診中心內的醫生和技術人員職稱評定、繼續教育也應有統一路徑,確保人才梯隊持續發展。

  專家補充,想要根本解決病理學科發展困境、造福患者,除了建立會診中心、打破現有格局外,還應從源頭抓起。首先,醫學教育體系應重視培養病理人才,加強對病理學科的招生及培訓;其次,對病理學科的投入也應適當加大,合理規劃發展,以提升學科影響力。

熱詞:

  • 病理會診
  • 病理診斷
  • 病理報告
  • 科室分佈
  • 患者
  • 病理切片
  • 冰凍切片
  • 植根
  • 良藥
  •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