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海外人才引進不應迷信“光環”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0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深論

  劉國強 (四川外國語學院教授)

  我國近年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參與全球人才競爭,廣攬天下英才。但與此同時,各高校引進“洋教授”出現了不少負面新聞。

  最新的一起,是南京工業大學去年引進美國前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克雷格 格萊姆斯為該校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全職教授。不料,才過去半年多時間,克雷格 格萊姆斯就被美國司法部指控濫用數百萬美元研究經費,並且涉嫌洗錢等行為。南京工業大學目前已經停止其工作。

  這些問題的出現,反映出我們對人才引進的審核機制不健全,尤其是對高層次的人才反而放寬了審查。究其原因,或是行政性主導的人才評價機制對專業人才評判標準有誤差,或是盲目相信外來的和尚會唸經,缺少嚴格的審查程序,尤其是缺少國際權威學者的推薦環節,更甚之者,這種“疏漏”可能還是國內學術機構與引進人才“利益合謀”的結果。由於這些戴著光環(哪怕是人造的光環)的“洋教授”能幫助學校在申報課題、申請科研經費和資助,提升學校聲譽等方面具有明顯影響力,因此出現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亂象。

  對引進“洋教授”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應該理性看待。首先應該明確,鼓勵引進“洋教授”的方向應該堅持,不可因噎廢食。在當前整個國際人才市場中,中國是人才流失的大國,但遠非吸引人才的大國,“洋教授”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其次,鋻於我國目前的整體科研實力和科研條件,以及生活環境等,要真正吸引國外頂尖學者不現實,因此,應該以務實的態度來看待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這就好比CBA聯賽,你永遠不可能吸引巔峰時期的喬丹加盟,但有個馬布裏,北京隊就變了個樣。因此,我覺得應重在對學者的科研實力做出正確的評價,不必迷信名校的教授職稱。第三,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中出現的問題,是當前我國高校管理和學術評價機制等方面存在諸多漏洞的體現,很多措施不可能一步到位,還有待良好的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的約束。

  與“洋教授”本身的出現問題比較起來,倒是另外一方面問題更值得我們關注,這就是我們引進了真正的高層次人才之後,如何能夠留得住人才?如何評估他們的成果?怎樣為其創造更好的研究條件?怎樣使其真正融入研究團隊帶動更多國內有潛力的青年學者成長?很多高校引進“洋教授”只著眼于短期效應,人才引得進卻留不住,更談不上用得好了,甚至全職教授一年也在國內待不了幾個月,他們與研究機構完全各取所需,人才不能真正融入中國社會,這不但使其研究成果大打折扣,也使國家的人才競爭戰略徒有其表。這些才是“洋教授”引進中最大的問題。

  不管怎樣,古人有千金買千里馬屍骨的美談,我們在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方面雖然難免泥沙俱下,但至少也表明了一個求賢若渴的姿態,希望我們能從南京工業大學的“洋教授”事件中吸取教訓,使更多名實相符的“洋教授”落戶中國。

熱詞:

  • 光環
  • 洋教授
  • 人才評價
  • 人才競爭
  • 海外人才
  • CBA聯賽
  • 馬布裏
  • 高層次人才
  • 人才引進
  • 引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