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媒體嘆藝術圈鬧出的樁樁笑話:沒文化真可怕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2日 23: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台灣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博藏《千字文》細節圖

  近日,天價藝術品再度鬧出天大笑話。去年藝術品拍賣市場最貴玉器──以2.2億元成交的“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粧臺(含坐凳)”被曝“穿越”:在漢代,人們都是席地而坐的,凳子還沒發明呢!之所以席地而坐,與當時的服飾有關。據考證:當時人們內穿開襠褲,外罩“裳”,坐高凳十分不雅。凳子是在“胡人”的連襠褲傳入後,到了唐朝才逐漸出現的。這麼一來,“漢代玉凳”之説簡直是無稽之談。一位專家指出,這件拍品若非現代偽造,其斷代亦應在清代以後。甚至有人直言:“這根本不是什麼梳妝檯和凳子,是神案,是香爐臺。可悲我們的玉文化啊!”

  當然,沒過幾日拍賣方“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無辜地稱,此件拍品最終實際並未成交,買受人未當場付款,直到目前也沒實際交割,頗有息事寧人之嫌。不過,如此“山寨”的拍品是如何“堂而皇之”上拍且由一幹專家給出1.8億估價的,怕是一個更值得追問的問題。

  遠在歐洲,幾乎與此事件發生時間相差無幾的一樁事件怕是值得國人深思。藏于法國盧浮宮的達芬奇畫作《聖母子與聖安娜》表面出現積垢,去年下半年在一個由20位成員組成的國際諮詢保護委員會的建議下接受清理修復。修復之後,很多專家認為這幅畫與原作相比過於明亮,存在“過度修復”之嫌。為抗議工程,兩位資深的法國藝術史學家西格恩 蘭格尼與讓 皮埃爾 庫讚近日宣佈,辭去諮詢委員會的職務。這樁事件似與中國藝術圈鬧出的笑話形成鮮明對比,折射出不少中國收藏者贏了出手的闊氣,卻輸了對文化的敬畏。 ──編者

  看藝術圈鬧出的樁樁笑話,人們一面樂不可支,笑嘆“沒文化真可怕”,一面膽戰心驚,納悶藝術圈究竟有多少貓膩。

  倣品多: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贗品,95%的人賠錢

  別以為“億元時代”選擇藝術品“出手”穩賺,據説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贗品,95%的人賠錢,即使是那些天價藏品。切莫低估民間造假的本事,像是河南洛陽孟津縣的南石山村、伊川縣的煙澗村、禹州的神垕村都是遠近聞名的專業倣古村,江西景德鎮也雲集著大批瓷器仿製的高手。某些高倣品甚至可以攻克“鑒定”的城池,無論專家的“眼學”,還是依靠儀器的科學測試。當然,它們根本值不了幾個錢。

  近年來,元青花梅瓶頻現,數量之多幾乎可以用板車拉著賣了。據説它竟是這麼炒起來的:一窖大概幾十隻元青花梅瓶于景德鎮旁邊的高安縣一處工地出土了,且有墓誌銘。有“心”人立即請來各大瓷器作坊加班加點造梅瓶,為了更像那麼回事,裏面還裝上當地的兌水谷酒,封口泥也進行古法還原——按照出土梅瓶的辦法,不用強力膠加黃泥的現代手法,而是用豬血和糯米漿摻谷殼做成。做好的梅瓶經過“做舊”,用高錳酸鉀溶液泡去“賊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老瓷器釉面比較圓潤的光則稱“寶光”)、再滲入“土沁”(土壤物質滲入古瓷器釉面造成的洗之不去的痕跡),如此“精心”,難怪很多人看走了眼。又如讓“青銅器”銹跡斑斑,也有絕招:先用鹽酸水泡器物,然後埋入地下,再在土上澆些酸鹼類的藥物,過個幾年,器表便能生出銹來。

熱詞:

  • 梅瓶
  • 笑話
  • 高倣品
  • 沒文化
  • 拍品
  • 漢代
  • 收藏者
  • 釉面
  • 做舊
  • 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