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林蕭:銀監會“七不準”不如一招打“七寸”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2日 14: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接近監管層的一位人士近日向本報記者表示,銀監會認識到在實體經濟面臨複雜經濟環境和困難的背景下,銀行應該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不能再充當“刮利”的角色。針對圍繞貸款滋生的各類違規收取服務費問題,銀監會提出“不準以貸轉存,不準以貸收費,不準存貸挂鉤,不準浮利分費,不準一浮到頂,不準借貸搭售,不準轉嫁成本”。(2月9日《廣州日報》)

  銀監會出臺“七不準”,可以看作是應對輿論的“條件反射”,作為銀行的監管部門,銀監會耳聞目睹銀行收費亂象,不得不發出一點聲音。表面上看,“不準以貸轉存,不準以貸收費”等規定看似義正嚴辭,仔細揣摩,除了要求銀行自查自糾的“要求”外,並沒有明確處罰條文和追責細則,如此看來,頗有表演的成分在內,銀監會與其高調喊出“七不準”,還不如一招打在銀行的“七寸”上,方能收到實效。

  正如此前媒體曝光的銀行內幕,近年來銀行的資本利潤率已經不僅大幅高於工業,而且高於石油和煙草。數據報告顯示,中國工商銀行去年上半年凈利潤1096億元,平均日賺6.05億元。曾有銀行負責人稱,“企業利潤那麼低,銀行利潤那麼高,所以我們有時候利潤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佈。”銀行利潤之高,以至於到了“不好意思”的地步,可見這樣的利潤獲取渠道並非光明正大。其背後隱藏的不僅有銀行的壟斷地位,更重要的是相關部門對銀行的監管缺失,才將銀行打造成“印鈔機”,受益的是銀行機構,受損的卻是公眾利益。

  分析銀行暴利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靠大利差盤剝,我國的16家上市銀行,去年前三個季度的凈利差收入超過1.2萬億元,佔營業總收入80%,也就是説,銀行的營業收入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來自於存貸款利差。二是手續費繁多,2003年銀行收費項目僅300多種,現行《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中列出的收費項目多達3000種,7年時間增加了10倍。銀行之所以“名利雙收”,無非是源於其相對壟斷的行業地位,既控制著國內金融業的主線,又成為民眾必須依賴的交易場所,監管的缺失,必然導致銀行各種亂象的産生。

  就目前而言,遏制銀行暴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壟斷。按照我國《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銀行完全符合反壟斷的性質和特徵,依法對其進行反壟斷調查正當其時。只有通過反壟斷,對銀行進行重罰,才能對包括銀行在內的各行業起到最大的警示作用。對比“七不準”,反壟斷無疑是一招打“七寸”的重拳,在掌握銀行“命門”的前提下,逐步化解和消除其壟斷性,才能將各項規章制度落到實處。

  去年11月,國家發改委曾就互聯網專線接入價格情況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展開反壟斷調查。對於同樣處於壟斷地位的銀行,進行反壟斷調查不僅很有必要,而且是必然趨勢。反壟斷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處罰,而是著眼于長遠,只有在法律制度的嚴格約束下,才能使銀行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熱詞:

  • 銀監會
  • 七不準
  • 七寸
  • 條件反射
  • 廣州日報
  • 命門
  • 反壟斷法
  • 上市銀行
  • 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
  • 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