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種糧大戶鄧正鐘:要想多打糧 種田講科技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2日 10: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南網-福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南網-福建日報2月10日訊(記者 黃少鶴 通訊員 雷順號 陳啟西)“只有依靠科技,實施規模化種糧,才能讓黃土地里長出‘黃金’。”春節剛過,全國種糧大戶鄧正鐘已勾畫出新年願景:借助“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與省農科院合作,開闢高科技實驗田。

  鄧正鐘是福鼎店下鎮農民。近年來,他把周邊農民的土地進行流轉,發展農業規模經濟,積極推廣新技術,走出了一條科學種田致富的新路子,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種糧大戶”稱號。

  “要想多打糧,就得舍得投入。”規模種糧初期,由於是在承包地上開發建設,耕地比較零散,難以開展機械化作業。為此,鄧正鐘積極開展土地治理和中低産田改造,改善了田間運輸和作業條件,使大規模機械作業成為可能。

  在糧食生産中,鄧正鐘沒少琢磨行業動態。“要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就要依靠科技進步,調整種植結構。”幾年來,他積極與農業部門、農業科研院所緊密聯絡,及時引進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在生産管理上,他不斷摸索、總結適宜本地的種植技術;在農藝措施上,耕地全部採用深松耙茬、免耕,使用綜合滅草、分層施肥和種子包衣等一系列先進農藝措施。

  鄧正鐘説:“要想種好糧,有效益,首先要提高單産。”因此,他每年都積極參加市、鎮舉辦的科技培訓班,農閒時查閱有關種植的科技資料,在生産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在糧食生長過程中,他邀請農技人員進行田間技術指導,從整地、選種、種子處理、施肥、播種、灌水、病蟲害防治等環節嚴格按科學方法進行管理,從播種到收穫都採用了適應本地土壤、氣候的一系列科學的種植技術,使糧食産量由初期的600公斤上升到近兩年來的1000公斤左右。

  為了讓群眾共同致富,他引領創辦了種植專業合作社,為社員提供農技推廣、良種繁育、機械化作業、農業信息服務等。去年合作社在東岐村建立了千畝農業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使水稻平均畝産900公斤以上,實現畝節本增效150多元。

  作者:黃少鶴 雷順號 陳啟西

熱詞:

  • 鄧正鐘
  • 種糧大戶
  • 種子處理
  • 科技資料
  • 節本增效
  • 農藝措施
  • 種子包衣
  • 播種
  • 種植技術
  • 雷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