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600多年來首次疏浚,古運糧河將換新顏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2日 0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京日報數字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通訊員 曹秋雯 記者趙子慧)預計今年4月中旬,麒麟科技創新園區內已有約700年曆史的運糧河、上壩河將整治一新,超過4萬平方米的人工湖也將同時呈現。據悉,園區將依託這兩大主要水系打造濱水生態景觀和低碳慢行系統。

  古運糧河數百年未經疏浚,僅剩灌溉行洪功能

  運糧河是明初朱元璋下令為運輸糧草而開挖的一條河,起于錦湖,由北向南穿越麒麟科創園地塊,與百水河、上壩河匯合後,一路向南匯入外秦淮河,全長約13.7公里。600多年來,河床一直保留著彎彎曲曲的自然狀態,現存最窄的地方約8米,最寬處有110米。河上現存明代古橋“河上橋”,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

  幾百年來,隨著運輸功能的逐漸廢棄,未經疏浚的古運糧河已不復當初船隻往來的繁華景象,兩岸還形成了大量的簡易建築,而且水質不容樂觀,僅剩灌溉和行洪功能,不少斷面寬度甚至已無法滿足行洪要求。從現存歷史資料看,尚無記錄顯示運糧河曾經被疏浚過。

  園區內另一條河流上壩河起于青龍山西麓水塘,至滄波門處匯入運糧河,全長約2.8公里,是黃龍山─青龍山山脈主要泄洪通道,寬度在20米到55米。作為麒麟科創園區內重要水系,園區決定在保留運糧河和上壩河原有功能的同時,將其作為景觀重點打造。去年10月起,運糧河、上壩河整治工程相繼正式動工。

  整治主打生態景觀牌,明代古橋將成“景中景”

  日前,記者來到河道整治現場。在東麒路西側,工人們正操作樁機在上壩河岸邊打水泥樁,河水臨時改道從旁邊的水溝中繞行,略帶紅色的大塊石頭鋪滿了河底,兩側的河岸護坡則由一塊塊空心磚砌成。

  “這叫生態鎖鏈式護坡,不僅比以往整面護坡砌石節約了成本,更重要的是,空心磚的孔中能夠生長水生植物,有助於水質的改善和濱水景觀的營造。”施工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河底紅色的拋石和兩側的水泥樁、木樁都是為了加固河堤,防止兩岸的斜坡漸漸滑塌擠佔河道。

  沿著上壩河向西行約2公里,就是上壩河、百水河和運糧河三水交匯處,好多臺挖掘機正在不停地工作。“這一片區域,未來將是美麗的人工湖。湖面面積預計有4萬多平方米,湖中還將有幾座小島點綴其中。”現場負責人指著遠處介紹説,在這片人工湖的南側,目前被圍擋保護起來的,就是已有600多年曆史的明代古橋“河上橋”。記者走近看到,這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身和橋拱均為青石板砌成,石縫間長有苔蘚,橋面上也長滿雜草,整座橋看起來古樸而滄桑。據悉,這座古橋將在原地得到修繕保護,未來成為人工湖景區古今交融的一景。

  沿河堤將打造步行和自行車慢行系統

  在運糧河整治工程示範段,河道整治已經大體成形,現場工人正在進行景觀施工。

  “為了早日完成河道整治和濱水景觀,工人們春節都幾乎沒休息。”麒麟科創園指揮部規劃建設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濱水景觀設計定位為“城市中的河道”,在符合水利工程與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河道的景觀功能。例如,在河道上遊形成一系列自然濕地,對水體凈化起到積極作用,也創造了不同的濱水景觀體驗。未來,沿著河堤還將打造一個由寬3米的步行道和寬2.5米的自行車道組成的慢行系統,人們可以在濱水景觀中輕鬆閒適地慢行。

熱詞:

  • 糧河
  • 古橋
  • 疏浚
  • 壩河
  • 河上橋
  • 濱水景觀
  • 人工湖
  • 明代
  • 河道整治
  • 護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