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鄧青雲在港開講:OLED將取代LCD成主流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1日 23: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2月9日電據香港中通社報道,55吋的電視只有4毫米厚,手機可以像紙一樣捲曲,電腦屏幕多角度觀看顏色不變……這些科技産品的驚艶之處均是拜OLED所賜,而讓OLED從無到有的是一位生於香港的科學家鄧青雲。

  受香港科技大學邀請,“OLED之父”、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教授鄧青雲8日來港講座,剖析技術的突破性發展,亦穿插在港生活的歲月,憶往昔、念故人。

  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管,是一項基於有機薄膜自有光源的顯示屏技術。與目前主流的液晶屏(LCD)相比,OLED屏幕具備超薄(最薄零點幾毫米)、超輕、可捲曲、高清晰度、低耗能、廣視角等特點。

  何以如此先進,OLED卻不及LCD普及?“技術雖早已成熟,但材料、設備上還存在一些難題,成為打倒LCD的障礙。”鄧青雲説,首先是壽命問題,最初的OLED屏只能顯示幾分鐘,現在最長可達100萬小時,但深藍光OLED發光效率仍低;另外生産成本較高,屏幕越大成本越高。

  但鄧青雲認為OLED的前景毋庸置疑,“未來5至10年,壽命更長、成本更低、像素更高、可呈現3D效果的AMOLED(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有望取代LCD的領先地位”。他指,韓國某電子産品生産商已宣佈今年投資逾6億美元建造OLED生産線。

  事實上,鄧青雲在20多年前就發明了第一個小分子OLED。更早則要追溯到1979年的一個晚上,因忘東西而折返實驗室的他發現一塊有機蓄電池在發光,由此展開對“電與光”的數十年追問。憑藉圍繞OLED的研究,鄧青雲屢獲殊榮,包括在2011年成為首位華人沃爾夫化學獎得主。

  據統計,超過三分之一的沃爾夫物理獎和化學獎得主亦獲頒諾貝熱獎。“也就説鄧教授有三分之一的幾率再拿諾貝爾獎。”同樣研究OLED的科大郭成海教授,稱鄧青雲為“香港之光”。

  “這就是我出生的村子,那時根本沒有電!”鄧青雲指向新界元朗一角,笑成自己是“鄉下仔”變“科學家”。他還展示了一張照片——梳著傳統發髻的兩個女人與一位棕黃頭髮的外籍女子并排而立,原來是他的外婆、母親和妻子。“外婆教我要慷慨,母親教給我耐心。”

  而談及做科研最重要的精神,他説:“研究不應循規蹈矩,要有創意,重要的是自己能提出問題。”(記者 王玉)

熱詞:

  • 鄧青雲
  • OLED屏幕
  • LCD
  • AMOLED
  • 科學家
  • 有機發光二極管
  • 化學獎
  • 主流
  • 低耗能
  • 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