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富士康為什麼會成了一條“鯰魚”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1日 1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河南勞務輸出“逆差”折射就業新格局,富士康挖墻腳倒逼眾多企業高薪留人。一份富士康(鄭州廠區)的招聘簡章顯示,“現招聘技工4000人、普工20000人,普工試用期3個月,轉正後的綜合收入2000元至3600元”。富士康,這條遊進中原的“鲇魚”正在將當地的用工薪酬攪得水漲船高。(2月8日《第一財經日報》)

  一個有良性競爭的市場,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最能體現市場活力的就是企業所提供的豐潤的能給予勞動者尊嚴的薪酬。從這個角度看,內遷的富士康給內地市場提供了相當多的就業機會和相對較高的薪酬,倒逼眾多企業高薪留人,這樣一條鮮活的“鯰魚“出現,倒也不是什麼壞事。最起碼在激發市場活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不過,在筆者看來,由富士康所引發的“加薪潮”和“跳槽潮”,能不能衍化為真正的“鯰魚效應”,其實還不好説。

  回首梳理並不遙遠的過去,富士康還曾經與諸多醜聞相連;而站在如今的分界線上,我們眼裏的富士康竟是如此吊詭地實現了從“資本家富士康”到“鯰魚富士康”的轉變,從一家讓社會輿論群體詬病的“血汗工廠”,一躍成為讓無數勞動者紛至沓來的現代化高薪企業。結果如此簡單,答案卻並不複雜。雖然已經遷至內地,但富士康仍然開出了堪比深圳特區的“業界具競爭力的薪資待遇”,還擁有留才獎金﹑配股﹑配房等留才激勵計劃。由此可見,以往的富士康儘管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卻絲毫不影響今天的富士康在企業管理和員工激勵待遇方面的“先進性”。

  不管承認還是不承認,富士康從始至終都充當了一條“鯰魚”的角色。這説明富士康開出的待遇確實高出了當地市場平均水平,否則富士康的名頭就是再大,也吸引不來這麼多的求職者和跳槽者。富士康是資本集團,資本逐利,絕對不會做虧本的買賣,既然開出如是相對高薪,意味著這樣的勞動力成本價格具有經濟理性,在其承受的範疇之內——這又從另外一個側面折射出,與富士康這條外來的“鯰魚”相比,很多本地企業支付給勞動者的報酬水平偏低。而實際上,鄭州富士康1350元的底薪,也只是一個相對較高的數字,其實也遠遠談不上什麼“高薪”。

  我國居民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在1983年達到56.5%的峰值後,就持續下降,2005年已經下降到36.7%,22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而從1978年到2005年,與勞動報酬比重的持續下降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資本報酬佔GDP的比重上升了20個百分點。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2007年11月公佈的《中國企業競爭力報告(2007)》也指出,中國企業利潤大幅增加,相當程度上是以職工的低收入為代價的。勞動者報酬佔GDP比例連降22年,富士康搖身一變成了“鯰魚”,根子都在這裡。

熱詞:

  • 富士康
  • 鯰魚
  • 鯰魚效應
  • 1983年
  • 高薪
  • 血汗工廠
  • 先進性
  • 鲇魚
  • 逆差
  • 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