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人都應做歷史文化的守望者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1日 15: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月7日,廣州市召開2012年度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市長陳建華勉勵城建部門要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係。他指出,城市彌足珍貴的是城市記憶。城建部門要珍惜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做城市歷史文化的守望者和建設者。在城市開發建設當中,要把“有效保護、深入挖掘、合理利用”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保護好城市脈絡和肌理,進行保護性建設,避免大拆大建的破壞性建設。(2月8日《南方都市報》)

  改革開放30多年,成績斐然,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但同時,在城市建設中,歷史文化的保護顯然沒有受到重視,並且一再被無情地破壞。正如溫家寶總理指出的那樣,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中,對於物質遺産、非物質遺産以及文化傳統的保護上存在三個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在城市建設中,從建國以來,我們就吸取的一個很深的教訓,就是拆了真的建了假的。大批真的物質遺産被拆毀,然後又花很多錢建了許多假的東西。”

  遠的不説,近來還是在拆除歷史文化建築。新年過後,北京開發商就拆毀了一個四合院建築,那是梁思成故居。開發商對此毫無悔改之意,放言,“你讓我賠50萬,我給你加10萬。”商業利益和城市歷史文化保護衝突溢於言表。上海也“不甘落後”,同月,拆毀了民國建築趙公館及趙公子的宅院。開發商聲稱是失火坍塌。令人不解的是,北京上海的兩座歷史文化建築被拆後,當地的政府職能部門竟渾然不知。北京的梁思成故居已經被確定為文物,而上海的兩座建築乾脆沒有進文物名單。

  在廣州,多少歷史文化建築被拆毀在城市建設中。有多少騎樓被拆毀,有多少老建築灰飛煙滅。與海關大樓一體的海關驗貨碼頭,廣州三學宮之一的廣州學宮,比陳家祠久遠的黃家祠,九曲十三彎的帶河路,沙面英國領事館主樓,因建地鐵破壞嚴重的中山四、五路原貌,大小馬站的11處書院,解放路的騎樓群,小谷圍,原廣州體育館,暨南大學原教學大樓,八路軍駐廣州辦事處,等等等等。這些歷史建築的消失和破壞,讓2200多年曆史的廣州完全變成了一座新的城市。

  城市要發展,要建設,要體現新時代風貌,要留下當代的記憶,這都沒有問題。但是,作為城市的建設者,沒有理由在建設城市的時候去破壞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建築,那種大拆大建的發展模式,不是破壞性建設,那就是徹頭徹尾的破壞。保護好歷史文化,讓當代人以及後代子孫可以看到摸到歷史,讓歷史活在當下。“做歷史文化的守望者”,不僅僅是城建部門的事,更應該成為每個人的事,人人都做歷史文化的守望者,讓歷史文化留下,是每個人的責任。

熱詞:

  • 守望者
  • 歷史文化遺産
  • 歷史建築
  • 歷史文化保護
  • 開發商
  • 文化建築
  • 南方都市報
  • 拆毀
  • 故居
  • 物質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