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讀書識貨方不錯用功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1日 05: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金克木先生有一句關於讀書的名言──“書讀完了。”初聞此言,覺得金先生有些狂妄。事實上,他並非發此感喟的第一人,歷史學家夏曾佑就曾告訴國學大師陳寅恪,書讀完了,沒得讀了。當時陳寅恪很驚訝,以為夏先生老糊塗了。等到自己老了,陳先生才覺察到其中的道理:中國古書不過那幾十種,是讀得完的。金先生進一步解釋説,是兩位老學者“看出了古書之間的關係,發現了其中的頭緒、結構、系統,也可以説是找到了密碼本。只就書籍而言,總有些書是絕大部分書的基礎,離了這些書,其他書就無所依附。”基於此,金先生認為:“有些不依附其他而為其他所依附的書應當是少不了的必讀書或者説必備的知識基礎。”可見,他所説的“書讀完了”,是指“必讀書”讀完了,並不包括可讀可不讀的書在內。

  古人曾説:“凡讀書須識貨,方不錯用功夫。”有選擇地讀書,不僅可以避免浪費時間、貽誤青春或被迷惑誤導,還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新書每年層出不窮,加上網絡讀物,可供閱讀的東西浩如煙海。有的專家學者認為,在文化産業化、快餐化的背景下,書(包括網絡讀物)固然不少,但多半價值不高,不少算是文字垃圾。這類看法或許有失偏頗,但的確不少書了無新意、缺乏深度,或炒前人剩飯,或東拼西湊,或跟風倣造,有的甚至胡編亂謅。所以,學子們總是喜歡請先生們開書單,原因也是怕走彎路、白費工夫。

  1998年北京大學百年校慶時,校方邀請校內外50位著名教授聯合給學生推薦應讀書目,出人意料的是,這些博覽群書、學富五車的先生們僅僅推薦了30種,全為中外名著,其中我國古代經典14種,幾近一半。顯然,在繁若星斗的文獻典籍中,教授之選擇不足九牛一毫,其用意在於授人以漁,引導學生打基礎、抓根本,再用這些基本的東西去研究、解決新的或更深的問題。同樣,在我們的政治生活中經常説一句話,要多讀、反復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作品,目的亦在於引導我們學會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分析和解決工作中可能遭遇的矛盾問題。無疑,二者都在強調基本知識點的重要性。

  胡適在《讀書》一文中講:“理想中的學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專門學問。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覽。博大要幾乎無所不知,精深要幾乎為他獨尊,無人能及。”當然,不可能人人皆成為“理想中的學者”,但一專多能卻是時代的要求。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軍營,在平常大家忙於工作,精力有限、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堅持把公認的幾十本書讀好,推而廣之,讀其他書、研究其他問題就會很快、很容易得其要領,就可能做到博大;選擇某一領域再使使勁,順藤摸瓜,順勢而下,就可能做到精深。如此,人人都可以建構一座屬於自己的學識“金字塔”。

熱詞:

  • 金字塔
  • 網絡讀物
  • 陳寅恪
  • 經典作家
  • 馬克思主義
  • 引導學生
  • 讀書
  • 金克木
  • 基本立場
  • 文化産業化
  • 搜索更多金字塔 網絡讀物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