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談經濟成就,中國人別太謙虛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0日 23: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凡是認真研究中國的經濟學家都會驚訝地發現,中國人談起他們所取得的經濟成就時總是非常謙虛。這可能跟一些人想貶低中國的經濟表現有關,也有可能是因為《環球時報》社評中最近提到的那種“自貶”。到底如何,我這個外國人不予置評。但是,只要對照下經濟數據,我們就能得到非常清楚的結論:中國自1978年以來取得的經濟成就,人類歷史上無出其右。當然,這並不是説中國不再需要學習別國的經驗,但它必須是在承認中國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背景下。

  一些人評估中國在經濟領域取得多大成功,往往使用不完全的統計數字。這是有問題的。比如,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使6.2億人脫離國際公認的貧困線。這類數字確實搶眼。但是,它們是局部性的,不能反映全貌。只有使用系統性的數據,中國的成就才能完全呈現。

  此類籠統的比較有時會用上國家排名的辦法,這種方法具有誤導性。比如,按當前匯率,根據2010年世界銀行的統計數字,有87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高於中國,低於中國的是83個。按照這項排名,中國處於中游。這似乎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表現,但這種排法完全低估了中國取得的成就。原因在於,這種按國家排名的算法沒有考慮到相對人口的數量。比如,人均GDP高於中國的塞舌爾、帕勞、聖基茨和尼維斯、多米尼克以及安提瓜和巴布達,人口均不到10萬。若評估中國在國際上的實際地位,人口規模肯定要算進去。

  在1978年,只有0.5%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人均GDP低於中國的國家,而生活在人均GDP高於中國的國家的人口多達73.5%———當時中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26%。按照同樣的方法計算,到2010年,世界人口有31.3%生活在人均GDP高於中國的國家———考慮到中國發展之迅速,顯然當2011年數據公佈時,會顯示生活在人均GDP高於中國的國家的人口降至30%以下。中國曾是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而現在,世界上生活在人均GDP高於中國的國家的人口已不到1/3。這一轉變前後僅用了30來年的時間。中國的地位還在快速上升。按照國際購買力平價計算也會得出類似的結論。

  另一種評估方法是比較中國與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口。為此,最好的衡量標準不是平均數,因為平均數覆蓋範圍廣,會受到少數極端值的過度影響。這從世界數據就可清楚看出。人均GDP高於全球平均數的僅佔全球人口25%,低於平均數的高達75%。更合理、標準的衡量方法是比較統計學上所説的中位數,它與多數人憑感覺理解的平均狀態相一致。1978年,中國的人均GDP只有世界其他地方人均GDP中位數的42%。而到了2010年,中國的人均GDP是中位數的2.89倍。

  自1978年至今,中國已從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發展到只有不到1/3世界人口的人均GDP比它更高的水平。這是史無前例的。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龐大的人口經歷如此快速發展的先例。

  中國取得驚人的經濟成就是否意味著無需向別國學習?顯然不是的。但在如何制定宏觀政策推動經濟發展方面,其他國家顯然遠遠不及中國。在中國,謙虛有時候確實是一種美德,但世界其他地方的2/3人口可沒有這份“奢侈”。對他們來説,最重要的是向取得有史以來最偉大經濟成就的中國學習,因為這關係到他們的生活。( 作者 約翰羅思義 John Ross是倫敦市前副市長、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客座教授,本文由汪析翻譯)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經濟成就
  • 經濟數據
  • 經濟表現
  • 人均GDP
  • 經濟領域
  • 環球時報
  • 謙虛
  • 2010年
  • 聖基茨和尼維斯
  • 購買力平價